我想说个不知道上半句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句话出自元稹(是的就是那个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怀念亡妻的诗:《 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主要是抒发对爱妻的思念以及失去妻子的痛苦。而最后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说的是——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与后来望文生义而衍生出的“条件不好的伴侣做什么都会很悲哀”的意思完全不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现在人们普遍理解作为儿女,要为家族续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错了。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种之说,但孟子说过有五不孝),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古有以帝王为父母一说,三舜的父亲对他很暴力,即使这样他还是很孝顺。所以君子们都认为一样)。和生孩子续香火没一毛钱关系。
“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后面还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但孟子显然不是希望大家轻诺无信,只是不要去做抱柱的尾生。人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世界,同时也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己新了之后,就没有必要被旧的自己所画的牢束缚住,勇敢地跳出来大步向前。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养生主》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这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大概就是说,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学什么没完没了的知识,你真是个二逼傻逼脑残呀!
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的意思是不要想太多,想两遍就赶紧去做,想来想去还不行动纠结你妹啊。
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的意思是不要想太多,想两遍就赶紧去做,想来想去还不行动纠结你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