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梅花便不同。朋友都在工作的时候,平日里,也只能靠着微信来维系感情。还有些故友,很久没联系,都快成了一种记忆,一种符号。节日的气氛,也多半是由商家炒作出来,多是商业的精致之美,少了人情味。能有一两次和友人去爬山,去望远,那么,那座无名的山,便成了有故事的山,成了可以入画的山。寻常的窗前月尚且因为梅花,增添了几分生机。那么,那些岭南小丘,在北方人眼里不能叫山的山,变成了春意的去处,成了有仙则灵的山。有时候,自己一些久远的记忆,希望山能够替我保存。自己,便喜欢去一个安静的小道,寻到一个大树下,用土浅埋。过些时日,大树便在我心里有了灵意,我愿意虔诚叩拜。当然,这只存在于浮生半日闲的时刻。平日里,多是些天凉好个秋的感慨,只能是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给自己打气。
很早之前就学过的诗,但当时并没有体会到它的美。工作的时候和同事闲聊,不知怎么就说到他在老家的爷爷,他告诉我,没出来工作前,每次冬天下雪,他都会跟爷爷一起喝两口小酒。我当时愣了一下,鸡皮疙瘩随着冒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能意境有些不搭,现在看也没有当时的那种心情,就那一瞬间的美,我觉得足矣。
很喜欢辛弃疾的《青玉案》,读起来就很美,让人想象到元宵节的美景、花灯、美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草色遥看近却无。从来没有去过长安,当然不能复制诗人所想。但是只要心中所想,是初春,是满地的春意,我觉得,就算是随便一处小区草坪的春色,就能有此感受。最喜欢细雨之后的草地,近看是露,是油画,远看却成了水墨,成了流动的气韵。
孤灯夜雨,空把青年误,楼外青山无数,隔不断新愁来路。往事于今已半虚,阳台有欢梦难做。叹楚楚蜉蝣,飘飘蝴蝶,也算春风一度。——《簇御林》,作者不详,在明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看见的前半句,全文出自清初小说《孤山再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