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灭亡之后,女真文逐渐被废弃使用,女真-满洲民族又回到了没有独立文字的情况。其中当时的女真-满洲上层是使用蒙古文居多,等到1599年的时候,才在太祖努尔哈赤的授意之下通过修改蒙古文编成了满文。故而和金代女真一样,明清的女真-满洲民族的姓氏历史,基本上也都是通过口传传递到清代的,而不是通过文字。这种前提之下,谱牒就不可能追溯到几千年之前。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是生活在东北山林平原的渔猎民族。没有自已的文字,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直各部建立金,1636年皇太吉把女直改为满洲,改金为清。创制女真文字,汉人范文程帮助他建立各项规章制度。1644年清军入北京定鼎中原后,全面接受汉人文化制度。包括汉人编写家谱的传统。因此满人家谱大多不超过三百年。
目前见到的,清代比较可信的旗人谱牒,对于祖先的描述,大多是明初的女真人的情况,大致300年左右,基本上已经是女真-满洲人谱牒的极限了。极个别的家族,比如说内务府镶黄旗满洲完颜氏,其家谱自称能追溯到金末的完颜守祥,追溯到现在大概也就800年不到。不过对于这家完颜氏谱牒的真实性,学术界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满族的所谓家谱叫子孙绳(百度有说明),满族过去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最早出现文字是女真时期,但存在时间不长,满族以文字形成家谱是在入关以后效仿汉文化家谱形式而形成的,所以文字形式的家谱时间并不长。
因为原生的“女真满洲”人的谱牒大部分达不到几千年的标准。一般民族学上,将原生的满洲民族作为女真民族的后身。而女真民族最早的文字女真文是公元十二世纪创造出来的,而在此之前,女真人是没有文字,只能通过口传历史的。故而,在金朝的时候,虽然已经确立了女真文这种独有文字,但是旧时谱系的传承只能通过口传信息补完,所以金朝女真人的谱牒原本就不能追溯到很早的时间。
满族历史悠久,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族虽然有很久的发展历史,但是真真正正统之后的满族也不过几百年的历史,而且还不包含战争所丢掉的某些文化,所以满族是不可能有传承几千年的家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