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挖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举世震惊的文物,从棺椁到墓主不腐女尸,从精致的完美无缝天衣到大量失传古籍。甚至还有神奇的四重棺,寓意着飞天升仙的传奇。大概挖掘出了十几种中医药古籍。像《脉法》,《阴阳脉死侯》还有《养身法》等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里面所涉及的养生知识,和现代的养生学一样,系统全面。还配有运动的知识和养生中药配方。相比之下,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古籍中的养生知识综合起来便是三方面:养精,养气,养神。与传统的中医所倡导的几乎相同,而且做到做好这三方面,可寿同日月。马王堆出土的不腐女尸,3000年的辛追娭毑肉身不腐,这样的保养技术用在死人身上,况且有如此好的效果,那么用在活人身上更是无法想象。而这样的养生技术在如今都算得上是非常高明,更何况是在3000多年前的汉朝。
烽火戏诸侯,几乎人尽皆知。
指西周时期的周幽王,为了搏美人(褒姒)一笑,点燃了示警的烽火台,将急匆匆、浩浩荡荡赶来救驾的八方诸侯,给戏弄了一番。冷美人褒姒看了,果然笑弯了杨柳细腰。后来犬戎真的来了,周幽王再点烽火没人信了,诸侯以为周天子又在玩“过家家”,没一人前来勤王救驾,犬戎大军攻破周王都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2012年初,北京清华大学在整理一批战国竹简时,该竹简却明确记载:周幽王因为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组成联军,打败了周王,西周因而灭亡。而且竹简上没有关于“烽火戏诸侯”的任何记载。“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有可能纯属一个乌龙。
长期以来,历史界曾普遍有一种认知倾向:认为孙膑和孙武可能是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只是同书异名。
因为都说孙膑多么厉害,可却一直从未见过有孙膑的兵法著作流传于世,所以认为孙膑并不存在,或者孙膑就是孙武。直到1972年,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的竹简出土,居然同时惊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著作,证实了孙武和孙膑并非同一人,而是两个人,两部著作各有千秋。有人说,孙膑本来就是孙武的后裔啊,这我知道啊,要知道那是竹简出土以后,后来人们才弄清楚了二人关系。
司马迁《史记》记载:中国上古时期,帝位传承是“禅让制”,即一个君主会将帝位禅让给德行好的人。尧和舜之间非亲非故,因为舜的德行极好,而尧传位舜,是为禅让制,是一种美德。所以,古人崇尚上古社会,古人在赞美人时经常会说一句话:“足下有古君子之风”。而后来,从战国时期魏襄王墓中出土的《竹简纪年》记载:舜是篡夺了尧的帝位。尧晚年丧失德行,舜反叛,把尧囚禁,为了得到帝位还把尧的儿子丹朱给流放了。
殷商时期青铜器的Pb同位素组成高度放射性,国内唯一与之Pb同位素组成吻合的铜矿峪铜矿的Pb、Sn含量与殷商青铜器十分不吻合,表明国内的铜矿都不可能的殷商青铜器的产源。殷商青铜器的Pb等时线年龄约为20~25亿年,表明来源于太古宙克拉通地区,存在可以制造青铜器古文明的太古宙克拉通地区仅有北非地区,即古埃及。这表明,殷商时期的青铜器铜的原料产地为古埃及。
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妇墓中发掘出两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察,这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出土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两件。我看了一个纪录片,清楚记得里面说在此之前,金缕玉衣是传说中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完整的是什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