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教一家思想在元末时代才提出还是好事多磨的,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道是佛兮佛是道,一个孩儿两个抱"应该多由道家金丹派提出,至于儒教当然是入世法,而佛道多提出世法,这样入世出世涵盖一切法也,一般后学首先应明白何为世法与出世法,便了然于心了。至于耶回等教皆是世间法,永不出轮回也,中国是文殊子孙,智慧第一民族,孔子为文殊入世法化身,故为至圣先师笫一圣人,时值法末众生,唯我大震旦才担得起如来大乘家业,生为国人,可不奋励,何由得出离恶世,报得祖先生育之恩?
儒,释,道,做君子,有为,为善,脱俗。那么是不是概括真,善,美。这是人格理想。也是最能人打动人心的,心之所向的。人从来在恶善之间所以真善美那么难得弥足珍贵。也许世俗社会太多羁绊缺陷无常,所以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我追求自我修养。所以才与人为善美美与共。所以才清心脱俗,心灵托底。至于儒家里佛家道家其他的东西思想都是一张工具箱罢了这就是争议的所在,后面呢又不断衍生世俗化罢了。什么中庸之道,人伦道德啊,什么因果报应轮回啊,什么无为而为镜像啊。
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阶级教育垄断让中华民族早早脱离奴隶制,杏坛讲学让人人平等进步落实,《春秋》指引太史公司马迁写出《史记》,推崇禅让制让帝王皇权惶恐,以孝制天下让天下人知道反哺,孟子质问宣王让皇权知道厉害关系,韩愈顶撞皇权让精神永流世间,司马迁甘愿当学生,子贡甘愿守孝六年,唐宋八大家甘愿俯首,荀子辛弃疾苏东坡范仲淹欧阳修岳飞柳宗元司马光韩非子王安石王阳明钱穆季羡林饶宗颐
"道"是道法自然,是承认上天之道,依照道的吩咐行事为人与思维。道令"有无",人行之,得"美好的心境",成"包容公正的思维",使人做恰当的事,做自然的事,做心悦的事,表现出来的美好的自然行为就是道家的"德",这是欲自然之欲,是健康有益于身体,是抗病毒无灾祸。克制压抑生命的本来,主张禁欲是佛。奢妄贪求,夸大人之需之欲望是儒。中国人信仰的是道,不是佛儒。道是光,是生命,是希望,是人类幸福快乐健康的源泉。
不管是大善还是小善,只要为善,善因便可得善果,这是_个天理循环的道理。为了证明善良有多好,拿恶因得恶果来证明不行善会有多少遭遇,是件可笑的事情。行善本来就不是食欲、物欲那种能够苛求的东西,你对他人施与善、赐予福,本不求回报,可心却瞬间变得愉悦而坦然,而他人也会因为你的善而感到心情舒畅,人与人之间自然流露祥和之感,这不就是善果吗。
人们生来便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沾俗尘,不染污土,只是原原本本的初心,在尘世历尽铅华,才有了喜怒哀乐爱憎恶。佛家虽然主张抛弃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对“爱”却倍加推崇,不过它所钟的“爱”不是情爱,而是怜悯和善良。佛语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意思是,为他人奉献善心,为社会造福祉,他人和社会必定会以善回报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