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分析:判断一件书法作品是否具备收藏价值可以归纳为四个字:真、优、高、古。“真”就无须多说了。“优”是指同样一位书法家,他的精心之作和他的应酬之作往往相差甚远。比如董其昌,虽然市场上他的赝品很多,但实际上有的写得较差看起来像是赝品的,其实就是他写的,只不过是他的应酬之作罢了。所以收藏要选优。“高”,是指你收藏作品的书法家在历史或现实中的地位要高。“古”,就是年代当然是越久远越好,因为已经经过了历史的淘汰。王羲之的《兰亭序》具备以上这些,无价之宝。
假设《兰亭集序》可以被买卖的话......咱们先来看看其他艺术品被卖出了多少钱。2010年11月21日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萃”专场上,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3.08亿元人民币落槌。我们都知道,王羲之的真迹早已失传,传世的墨迹都是后世的临摹本。这件《平安帖》也是唐代的临摹本。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如果《兰亭序》真迹还再世的话,以王羲之的影响力而论,在《平安帖》摹本的基础上再翻10倍,甚至100倍,也不为过吧!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正符合这四大标准。真:自然是真的。优:“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故《兰亭集序》乃天下第一行书。高:《晋书·王羲之传赞》中说道: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休禊事也。”永和九年就是公元353年的初春。简直了!那得值多少钱......连冯承素临摹的神龙本都被藏在故宫博物院里,何况是真迹并不允许买卖。
拍卖的《平安帖》虽然是临摹的,但是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你逗我吧!说好的价值连城呢!《平安帖》咋就值4965万美元呢!呜呜,你们都不爱艺术品了吗?这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能这些都不是老王当初亲手写的吧,不是他当初摸过的纸张、滴下的墨迹。然而据史书上记载:王羲之的真迹早已失传,传世的王羲之的书法墨迹都是后世的临摹本,但就是这极为稀少的临摹本留传到今天已经都是稀世珍宝了。
虽然我认为《兰亭集序》值个100亿是小case,但是事实上却未必能卖出这么多钱。因为艺术品这种东西有一个阈值,再好的东西终究是死的,到了一定程度这价格就上不去了。土豪们为什么是土豪,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凡的艺术鉴赏能力,而是他们可以让钱生钱。艺术品这种东西,只能珍藏起来,不能流通,故有云“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到了土豪们可以接受的价格顶峰之时,他们就会开始考虑:不如还是拿去做投资吧!
我国的艺术品在拍卖的时候向来卖不出一个好价钱,不是因为外国人不认可其中的价值,而是拍卖品的价格取决于很多个方面,例如拍卖公司的品牌效应、作者的光环效应等。同时,我国的艺术品很多都没有“走出去”,在国外很多人都知道毕加索,却不太有人知道王羲之。引用一下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先生的话来说:“国内拍行还得在国际化、规范化方面做足功夫,这个过程会很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