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并非无瑕,但基本说来,是一本好书。有人说它毁人不倦,我说它是君子之始。中国传统文化重在养成一种君子人格,它要求从小培养。《弟子规》给尚未发蒙的孩童提出一些待人接物的规范,这是君子养成之基。至少我们今天有它比没它要好,何况该文本在首孝之后可谓越来越好。即使就饱受诟病的孝悌而言,重在践履精神,并非要把它当作教条,每一条都刻板去做。毕竟我们不是原教旨。
三字经,这个可以认为是正统国学,它是宋朝的启蒙读物,最重要的是,三字经里面的绝大篇幅,提到的是基础知识的介绍,而非弟子规里面的一种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士农工商,「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学者,农民,工人和商人,都是国家的栋梁。还有: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这说的是辈分的叫法。这些都是小孩子可以了解的东西。
我是不建议小孩学习《弟子规》这类东西的。首先,传统文化这个概念太宽泛,但是如果学的是你提到的是「弟子规」,我觉得还不如去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的好。因为第一点,这个弟子规它算不上国学正统,它是清代才出现的东西。第二点,它里面有很多的观点,不能说他错,但是和我们的现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不统一。
三百千其实主要是用来识字的,当然讲了一些道理。我个人觉得不如背一些古文名篇,就是散文一类,然后看点史书。可是题主啊,如果你自己平时不看这些书就不要叫孩子看了。到时候他问你,你都不懂,不是误人子弟么。
我觉得 孩子最该学的是诗经 其次是老庄 诗经 4字句多 而且上下文之间就是换几个字庄子更佳 满篇幻想 适合当故事书 老子略难 逻辑性比较强。
别学这些,真要学的话小学期间,百家姓和声韵启蒙。凡是涉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东西一律剔除。再好一点,古文观止。再有要求,前四史。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