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面。形式是有束缚性的,而诗情是自由的,强烈的。当诗情与格律产生矛盾时,先贤还是选择了诗情,(也就是出律)。我以为这样的选择是对的,(也就是形式隶属于诗情)。格律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人造的,拿着死板的教条当法宝,必然会阻碍诗歌的发展;古代的自由体也要押韵,语言也要流畅自然,也有一定的规矩,也不是完全自由的。而相对于格律体而言,自由体为诗情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造就了极优越的,大气磅礴的歌行体,中华韵文化造就了无以伦比的丰功伟绩。
在唐朝经历了初唐盛唐几代人的探索,格律诗完全定型,但是那个时候的人,反而写了大量的古体诗(自由诗),我们所熟知的唐诗三百首里,五言绝句中几乎有一半是古体诗。李白更是以古体诗见长,如蜀道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杜甫也有大量的古体诗是千古绝唱,如赴奉先县五百字咏怀、望岳;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长恨歌;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等..........多不胜举。
格律诗对于现代人来说太难懂太难学,规矩多,忌讳多,功夫浅了难得入门,何况现代人在文学艺术自由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科学角度更有利于广泛传播文明)。自由诗的话,个人感觉由于继承不够,创新乏力,脍炙人口的优品精品太少。管它呢,反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改变,文学的重要性肯定得排在后面。有爱好就多学习点,不要随便附庸风雅无病呻吟令人耻笑就行了。
[何期].
━━━━━━━━━━━━━━━
清香一炉陶寂夜,徐徐青烟伴静坐,
幽窗小虫笛秋朔,梦归田园指明月 .
〔梦归田园,至留.〕
-- 二0一九,八月初一 --.
格律诗就是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曲。不光在音律上有着严格要求。由于篇幅较小,在用词上也比较精简。不光炼意,也要炼字。
自由诗通常指新诗。可分格律新诗跟自由体新诗俩种。不管格律新诗,还是自由体新诗,由于不受字数,行数限制。用词也比较自由,所以自由诗只在于修辞手法跟炼意。
格律只是一种文体,是古代的宫体,跟现代意义上的诗没有直接关系,它是一种诗艺工具,工具当然要为诗服务,而诗不可能要为工具服务。格律可以改成诗,但诗绝对不能改成格律。格律只要学,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写,但写诗却是极其少数人的天赋。诗除了语言表达,没有其他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