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观念正的书本读的多了,素质自然就不会差。腹有诗书气自华,文艺气质还是主流,文艺青年也没有贬义的味道。90年代初,经济进入冲刺阶段,贫富差距明显增加,大家开始以金钱衡量自己的价值。一有遮百丑,读书无用论开始泛滥。经济起来了,思想观念没跟上,文化修养没跟上,低俗娱乐文化缺跟上了,卖萌耍丑看脸的时代,随便扭扭屁股伸伸舌头就可以赚钱的时代,主流文化就被冲击了,舆论风向也走偏了,很多低素质的事情也迅速扩散。不过,盛极必衰。低俗文化撑不了多久,大家审美疲劳了,正经的文化,该有的修养都会再次回归,毕竟社会正在惩罚没有素质的人,他们走不远。
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已经没有了老一辈人的勤俭以及素养。在我看来,现在的人们已经被生活中以及身边的新新科技所影响,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弊端,只会去享受给我带来的便捷,很少有人再去从自身去发现问题所在,这也导致一些大众的自己素养得不到提升,只会一味地攀比。素质素养应该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可能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让我们在意自己的想法,以自己为中心去看待人物或者做事。
此世间之事,有好就有坏,有白就有黑。以己度人,善则皆善,恶则皆恶。有的人自身条件越来越好,则要求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过去粗布烂衣,粗茶淡饭,己尚如此,自然不能嫌弃别人的粗手粗脚,粗头粗脑。而如今条件优劣有别,高看低走,便喜扒在墙头指手划脚。有的人过往受的白眼不少,一朝鸡毛飞上了天,难得的学人家太师椅上翘脚。
不是素质越来越差,而是素质本来就差。只不过生活条件好了,有机会展示了出来。比如出国旅行时的各种奇葩、恶劣行为,在村里随地吐痰习惯了,跑到外面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等也就随心所欲。人们说丑小鸭变天鹅,那并不是真的丑小鸭,那只不过是天鹅掉进了鸭窝而已。丑小鸭再怎么努力只能是丑小鸭,最多成为一只相对漂亮的丑小鸭。
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劣根性,生活条件越好,其行动范围越广,就越有机会暴露素质的欠缺。所以就造成了生活条件越好素质越差的错觉。那是因为生活条件不好时,都生活在犄角旮旯之地,也没人注意到。好在这只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阶段过程,随着90后的崛起,国民素质整体提升,只是时间问题。
好像少数人生活越好素质越差的形象。社会要多多宣传正能量的人和事,让全社会知荣耻,正品行。从干部领导做好表率,使民众学有榜样,使低素质的人和事,变成过街老鼠,万民遣责。造就一派风清气正的社会良好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