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伦理学说和完善的价值观体系,都有的共通的内容:1.人、社会、自然的五大相互关系;2.个人的自我修养;3.追求真善美的目的。儒家学说构建的"世界大同思想"在这三方面是封建时代的最高水平,国外思想家们对儒家思想认可度都很高。
古中国最受垢病的地方是缺乏系统的哲学思想,所有学说都像是零珠片玉,璀璨但逻辑性不强。所以孔子的儒学很容易被误解。由于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儒学本就有局限性和时代性,不是适合各个时代的"万金油"学说,他的内容很多已经不适合现今社会。
即便他的学说的宗旨再好,也不能搞个人崇拜甚至神化,思想一旦教条化就会成为操纵社会的工具。儒家思想受到欢迎固然因为社会可以普遍接受他,也因为统治者的刻意引导成为刻板的"道德律法",成为束缚社会进步的枷锁。
儒家启蒙经典《大学》的第一要义就是"革新",要进追时代潮流。中国古代没有一个封建朝代真正尊重过儒家思想,真正统治古中国的是用儒家思想柔和化的封建文化,比欧洲中世纪手段文明点,以至于有些人对中国古代是否属于封建社会有所怀疑。近代中国把儒家思想等同于封建思想,属于"过重量刑"。
新时代了,人人要求"思想解放",追求"自我实现",如果解放到"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水平,实现到连自己的路都认不清,岂不被古人笑话。
孔子被推崇到如此之高的地位,除了它本身思想以外,也与儒家思想兴衰有关。孔子主张的是人质,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并不能体现出其太大价值,但是在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身因为人之所以老百姓就会支持儒家思想,而再加上皇权的肯定,儒家思想甚是流行,而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自然会被推崇至如此之高。
一般来说,富不过三代,意思是你祖上积的德行不够更多代的延续,除非特别大的阴德,能延续十几代甚至更久。
孔子后代八九十代都一直享受荣华富贵,说明孔子理论正确,符合天理。但只不过盛名之下,亿万人依附,很多理论被歪曲解释了,这也是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改写的,不要相信。
看一个人家福德厚不厚,就看他的家族能享受多少代的荣华富贵,这是根本,
你要皇帝,你也想要一门学问让所有人忠君爱国永不造反吧?那怎么办呢?那么你先要找到一门这样的学问。(刘彻:孔兄,我看好你哟。)然后把这门学问当作可以当官的考试,谁更懂更能做到甚至做的更好这门学问,谁就可以当更好更大的官。于是老百姓想当官,就得忠君爱国。官想升职,就得更加忠君爱国。(刘彻之后所有的皇帝:孔兄,我们都看好你哟。)
人是万物的一种,人的思维是其它生物、植物所没有的,思维影响着人的行为。当把思维推崇到"道"之上,成为人行为之主宰,人不再遵从"道(神)",视思维为天下之主,这是人很普适的认识,也正是孔子的思想基础。《道德经》《圣经》则不同,视"道(神)"为天下王,思维从之,与"道(神)"合一,共同完成生命的美好旅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1982年8月27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致函说:“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