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證悟空性之前,學佛的佛教徒會普遍過分執念比如誦經咒多少遍消除業力,放生功德第一等等!但是你沒有理解經文,又沒有開悟。行修意味更多業力。這個業力是自己的元神力量不夠,不明無明阿賴耶識。僅僅依靠意識或潛意識,依耐緣覺。是不可能修行好的。獨覺是靠心性!學佛初期不要去追求所謂功德。沒有低迷期只有貪念。開口佛語滿臉佛氣不是正見。佛是覺悟的人!《占察善惡經》、《地藏菩薩本愿經》、《僧伽吒經》、開悟《楞嚴經》、成佛《妙法蓮華經》佛教徒是不容易明了圓融圓通的。真實覺悟的人沒有佛氣只有正氣。如果為了運氣命運求佛保佑是業力所現。命由我立!佛教是來世,道教是今生,今生來世,來世今生!一個是縱象一個是垂象!空門和玄門是一個門,沒有明白此,學佛也惘然。
会,因为一旦看到我的不存在,还没见到那个永恒的佛性,没体会到佛性熠熠的光华。看到一切都是虚幻,而没有体会到现在所受的都是累世所作异熟的果报,没有体会到无常并不是不确定的,对自己的所受还有困顿,这个时候非但是低潮,而是刻骨铭心的孤独和痛苦,一旦明白佛陀的开示的真正含义,即谁作谁受,明白万事万物皆有由来,这个世间本来就到这样的,我可以超越,安静下来了,会:哦,原来就是这样,这样简单,才会雁过寒潭无影,各位同修可以把《金刚经》,《楞严经》,《圆觉经》互相参,佛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会明白,更会明白无所说,无所得,才会理解佛陀不希望为他老人家塑像,体会到他讲七七四十九年未说任何法,才会明白他老人家的大慈大悲。
生活处处皆修行,各行各业乃至各宗各教都有佛菩萨在其中,比如在工作中,保持正念——正确的工作态度。持戒——尊重自己同意成为工作伙伴相互约定的规范、守则。布施——真诚在工作上奉献自己的智慧、劳力,真心的去服务每一个人与自己的工作。修行是积级的,而非消极的,人如果以“正法”“善法”当作生活及行事的标竿,本身自然会散发出一种尊严,身旁的人会感受到,进而影响身旁的人起而效法,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老人,妻子,孩子,房子、车子、收入,人际关系样样要操心,应该明白用积级阳光的心态处理种种事务,会给他人带来更多快乐和喜悦,让一切众生欢喜,诸佛也会欢喜。
众生皆迷,学佛人只要是没有开悟的,都会有低迷的时期。为什么会低迷?还是执着的心没有打破啊!没有开悟,都是执着心很重的人。只有将心中的使结,完全打开,才能走出低迷,获得此心的自在无忧。四祖问道于三祖,求解其缚,三祖曰:是谁缚汝?三祖乃省,非他所缚,实由自缚也。何由自溥此心耶?盖因此心迷故,若心不迷,缚从何来?愿诸同仁,善会至理,莫为自心所困,识自本心,常住本性,莫执一切法为实,自得安稳!
才学佛的大部分都会经历的这样一个时期,慢慢就好了。学佛是一辈子的事情,要规划好怎样学佛才能长长久久的学下去,慢慢把学佛融入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变成像自己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必须的习惯。不抛弃不逃避生活,也不被生活逼迫,才是积极的求佛心态,也才能一直坚持下去。在生活中做好自己的角色,积极面对,在世间的得失碰撞中感悟佛法是最快的修行方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故。世间就是道场。
我学佛 念经 为什么会学的对世界充满了厌恶 对同龄人的反感 不喜欢他们成天喝酒 KTV 泡妞 甚至找小姐 而且感觉他们都活的很快乐 不像自己 知道的太多 又不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 弄的自己很孤僻 就连性格也变了 变的都看淡了一切 在怀疑自己不属于这个社会 又为什么生在这个社会里 似乎自己不能像个正常人那样生活 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