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拂夜奔》里面一段:那些在洛阳大街上横行的马车就像鱼雷艇,这种高速船只宜在空旷处行驶,不该开上大街。但是谁也没有对马车提出意见,因为谁都不敢。人们只是上街时除了带着拐,还带一把油纸伞,见到马车过来,就缩在路边,张开伞接泥巴。还有一些人不带雨伞,而是穿着油布的雨披。不管你怎么小心,总有弄一头一脸一身的时候。所以又要带上一个防水的油布口袋,里面带着换洗衣服。但是要洗手洗脸,总要用水。井倒是好找,洛阳每个街口都有一间白色的小房子,里面就是水井。但是房子里有人看着,用水要钱。所以图省钱的人就在脖子上拴两个牛尿脬,里面放上水。但是你虽有换洗衣服,总要有地方换,总不能当街赤身裸体,找更衣处(现代话叫收费厕所)也要钱;所以图省钱的人就不是带一把伞,而是两把伞。更衣时把两把伞前后张开遮住。这样一个图省钱的人出门时,脚下踩着一对拐,脖子上挂了两袋水,背后插了两把伞,腰里还挂着鼓鼓囊囊的口袋,实在是很累赘。其实你只要用一点钱,就可以清清爽爽地到任何地方,这个办法和现在是一样的:坐taxi。所以那些人是自愿活得那么累赘,因为他们想省钱。他们想省钱的原因是他们没有钱。
便在此时,忽听得西边山坡上传来阵阵猿啼之声。众人转头望去,见杨过那头神雕正在赶一头苍猿,伸翅击打。那苍猿躯体甚大,但畏惧神雕猛恶,不敢与斗,只是东逃西蹿,啾啾哀鸣。郭襄看得可怜,奔了过去,叫道:“雕大哥,就饶了这猿儿罢。”神雕收翅凝立,神情傲然。尹克西站起身来,扶起了潇湘子,向苍猿招了招手,那苍猿奔到他身边,竟似是他养驯了的一般,两人夹着一猿,脚步蹒跚,慢慢走下山去。众人见了这等情景,心下恻然生悯,也没再想到去跟他二人为难。郭襄回头过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兀自汨汨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为甚么伤心,道谢的言辞竟此便说不出口。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余华的小说《兄弟》,前面热泪盈眶,后面头皮发麻,我还是喜欢上部,下部对我的三观冲击太大,看得我心有余悸。李光头没有脾气了,只好坐下来吃夹生饭。没有煤油等于没有了火,李光头心想宋钢要是屌里尿出煤油,屁眼里喷得出火,那就太好了。宋钢让李光头撒一点盐就马上吃一口,李光头按宋钢说的去吃,吃得他眼睛一亮。一粒粒的盐和一颗颗的夹生米饭在嘴里一嚼,都有着清脆的声响。尤其是那一粒粒的盐,李光头嚼碎它们时突然有了鲜味。李光头知道宋钢为什么让他在盐融化以前吃下去夹生米饭,就像是摩擦生火一样,这盐里的鲜味是咀嚼的一瞬间摩擦出来的,当它们融化以后就没有了鲜味,只有咸味。这段是宋凡平被关进小黑屋之后两人的生活状况,可见是多么可怜,吃着美味的佳肴啊!
不知为何喜欢的片段有很多而且有的一些比较奇怪。就像我对于水浒传中印象最深的不是武松打虎,不是林教头风雪夜入梁山泊,也不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关于潘金莲初见武松的描写,我很喜欢这一段。并不是为了洗白潘金莲,或者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当我读到潘金莲一口一声把自己称之为奴家,我是一个女生,却也要醉在潘金莲的柔声软语之下,而武松却未有所动。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还有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的母亲时隔多年,终于认出她的女儿,还来不及互诉衷肠,便为了救爱斯梅拉达而被推到撞到一块石头上而死去。我想大抵父母亲情是相类似的,比起文中的卡西莫多的是爱情还是感激之情,我觉得那段亲情给我印象更深。其实红楼梦中,我喜欢过短小一段,或许没有明显的情节,就是平儿被打后,宝玉将其带回房,大致是告诉平儿那胭脂是怎么制成的,又是怎么用的。现在上了大学,不知为何,有很多时间读书,却读不进去书了。连带之前那所谓印象深喜欢的情节,都记不大准确了,可能有不确切之处,还请指正。有机会希望可以把这补全。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高中时候就想看这本书,奇书。那时候看到那么多乱七八糟分不清的名字,算了,再见,不看了。年初看了一遍,没看太懂。5月份离职在家,又看了一遍。从来不知道几代人的孤独,可以这样描写。我也不是书评人,只是觉得好看,超级好看,打开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大门。就这样嘛。
龙族三中,路明非带着绘梨衣从暴走族中逃跑的一段。路明非望着镜子中的自己,低声说着不要死,虽然一次次被棒球棍狠狠的击中后脑,但他还是死死的抓紧怀着的女孩,这一次,他没有靠小魔鬼,虽然他只要把怀着的女孩交出去说各位大哥跟我没有关系,她就交给你们了,祝你们玩的开心哈,可那样自己也会讨厌自己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