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就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也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有句俗语说得好“小寒大寒,冻死老狗”,因为按照数九的算法,大寒恰好是在三九和四九期间,“三九四九不出手”也的确有这样的说法。“南方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意思很简单,如果大寒结束的时候恰好是吹南方的话,那正月里的天气就会特别冷,赶狗的话,它们也不会主动出去,形容天气非常的冷。“南方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意思很简单,如果大寒结束的时候恰好是吹南方的话,那正月里的天气就会特别冷,赶狗的话,它们也不会主动出去,形容天气非常的冷。
农民的这些说法主要是来自农村的一句俗语:“南风送的大寒,正月都不赶狗出门”,这句俗语是说要是大寒的时候挂的是南风,那正月就会冷到狗都不愿意出门,南风就是暖和的风,这句话就是说大寒要是暖和,来年就会非常冷,因为这句俗语,很多农民都非常发愁。春天都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春天是农民播种的季节,要是这个时候天气冷,那地里就很可能什么都长不出来,这样一来农民来年也就没有收入了,果农也非常发愁,春天正是果树开花的时候,要是春天冷了,那果树可就真的什么都结不出来了,这些果农才是真的惨。
其实这句俗语也是很有道理的,老人常说立了春,不要太高兴,还会有四十多天寒冷的天气。也有说法认为“寡妇年,倒春寒”,意思是告诫人们,如果在新的一年里面没有立春的话,那在这一年就非常有可能发生倒春寒,也就是非常冷的极端天气,农作物会因此减产,狗会因为太冷而不想出门。遇到气温变化,动物是最先会感知到的,因为他们相比人类有更为敏感的温度感知系统,也能够很好的对整个天气变化有较为正确的判断,所以参考狗子的一些变化也能了解最近气温的变化。
这句俗语讲的是,通过大寒结束时候的天气变化,人们利用自身的经验总结正月里的天气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这样非常有意思的俗语,这些俗语告诉我们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很好的记录了历史的发展过程。但是在我们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待俗语也是要因地域而异的,不能用一句俗语就说遍所有的气温变化,尤其在南方地区,这句俗语可能就不是很适应了。
可以说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说的就是大寒天气异常暖和,那么正月就会倒春寒,天气冷得狗都不愿意出去的情况了。这些都是农民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可以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毕竟一些科学说法都是要有长期的数据为参考的,而农民就是在长期这方面的经验,自然这样的天气谚语就是流传下来了。
在农村24节气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的,不仅是指导着农民的生产,同时也说明着不同的时候气温的情况。就比如说大寒就是一年来最冷的时候才对的,而大寒一般就是刚好在三九四九的时间里面,可以说这段时间是会冻死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