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大小小的分馆以及社区自助图书馆,每个人都能在自己住的地方附近找到一个图书馆。当时去图书馆办卡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图书卡可以通借通还,瞬间对深圳好感度高,不过就是超期的话费用太贵,一本书一天就要三毛钱,陕西省图书馆才一毛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深圳消费高吧,有个周末去市图书馆,发现根本没座位,好多人坐在地上阅读。不死心的我又去中心书城转了一圈,熙熙攘攘,简直吓到我。此后的周末我真是不去图书馆就感觉心慌。
可是退后一步想想,刚来深圳的时候,我本来就一无所有,现在我又有什么好失去的呢?看着身边努力工作、考试、学习、培训的同事朋友,哪里还有逃避的想法,满满的鸡血!于是渐渐的熟悉了,也习惯了这样一种节奏,在汹涌的人潮中,奋力向前。深圳对于我们都是公平的,你付出越多,得到便越多,只希望在深圳打拼的人,都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喘息,有更多时间去体验深圳的精彩一面,这也是像我一样焦虑的深圳人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需要提前准备,不需要预约参团,周末早上睡到自然醒,突发奇想要爬山,或者想去海滩,约上三五好友就可以去玩。都是妥妥的自然景观,各有不同,山顶上视野开阔,海山相接。可以俯瞰城市,天气好时甚至可以看到广州。又能出一身臭汗,挂一身盐花,比起人工建造的城市公园,多了很多乐趣。当然其他三个城市也有这样的景观,但是要么选择不多,要么比较偏远,和深圳的便捷性和可选项差了很多。
走在路上,或者餐厅里吃饭,商场购物,时常见到一群人一起说笑着走过来。而这一群人里就会有小西装挺括括,有时尚范儿小皮包,有热裤凉拖,有牛仔布鞋,有运动装,还有传说中的竖领POLO和双肩电脑包,偶尔还有随意的背心大裤衩和人字拖等等各种各样的服装打扮。而大家完全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座城市的人们,不知道怎么能让这些在其他地方格格不入的打扮产生出一种魔性的和谐,毫无违和感。
今年七月初从大西北来到深圳,至今三个月了,深圳真的是一个绿化非常棒的地方,到处是公园,走到哪里都是绿茵,所以空气非常好,深圳蓝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了。生活便利,服务业让人感觉很棒。可能是在西北生活惯了,所以感觉这里的服务员都很有礼貌。我刚来深圳的第一顿饭,服务员在桌上放了个沙漏,二十分钟内饭菜没上桌就可以退,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还可以这样吗。
深圳地处热带边缘,但可能是沿海的原因,很奇怪的,炎热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潮湿。多雨但是以阵雨为主,常年晴天,日照充足。于多雾的广州 和阴雨连绵的上海相比,深圳的小阳光很是可爱。基本上全天侯的阴天非常少见,一年可能也就一两周,而且并不连续。剩下的都是一阵暴雨然后继续大太阳,甚至一边出着太阳一边下雨。呆久了,人的心情就会特别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