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的崇拜已经具备了信仰的要件:社和稷都是真实存在的。之后的国家或者说部落联盟,首领总是要祭拜社稷,乞求五谷丰登,这算是崇拜的最高等级了,所以说社稷是早期的懵懂的信仰,是毫无问题的。社稷最终演化成一个国家的根本,甚至成为国家的代名词,所谓“君主死社稷”,成为社稷信仰的最高形式。这是最初的信仰,也是唯一保留下来的信仰。中国是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历朝历代的君王天子,春秋二季的祭祀,必然要祭拜社稷,这种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就是国家信仰。忠君爱国,江山社稷为重,应该都是社稷信仰的一种教义,尽管很简单,却流传最久远,也影响最大。
除了社稷信仰,还有一个信仰贯穿中国文化的始终,那就是祖先信仰。中国历朝历代讲究“孝治天下”,祖先崇拜一以贯之,即使在遥远的原始社会,从其丧葬制度来看,对于先人的丧葬和祭祀,礼节繁琐而规矩甚多。演变到现在仍然存在着远古的遗风。以宗社为中心的古代农耕社会,民间对于祖先的崇拜,与整个国家对于社稷的崇拜和信仰是同样重要的,当然也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两点即是“忠”“孝”,所有的思想、文化、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以忠孝为切入点,或者为原始爆点的。
有人说信儒教,是的,在漫长的历史中,从汉代开始直到五四运动前夕,儒教是中国的主流信仰,当然道教、佛教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史。然而,中国人都似乎只把这3大教当作谋一己之私的玩艺儿。学儒主要是为了做官,并不是为了坚守儒家之精神;信道,主要是驱魔赶鬼;信佛主要是为了膜拜求得自己的愿景实现。当代的中国人有很多进入寺庙也不知膜拜的是何方神圣,更不知其教的基本教义,混沌得很。
看了这么多回答,挺难受。但我们生在这个年代,中国解放到现在改革开放,都付出了很大,也做出来很大成绩,祖国越来越强大。利和弊从来都是同时存在的。中国人口越来越多。民以食为天,需要我们也付出很多。从雷锋精神到现在的社会可以说颠覆了人的思想。但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祖国。我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虽然我不敢轻易善良,为了自保。但我还是爱这,爱我的国家。无论贫穷,富贵都热爱她。
在以传统忠孝文化为主轴的信仰体系大行其道的时候,其他的文化信仰或者宗教信仰,在社稷信仰和祖先信仰方面只能退居次要地位,与忠孝文化可以结合或者不冲突的情况下,其他信仰才有机会被接受,如果冲突,那就根本流行不起来。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佛教这类宗教能够流行起来,主要在于其教义里面,并没有与忠孝冲突的地方。
中国人的信仰是“利己最大化”。不仅信仰如此,在人际交往中,也能看出来这种极端利己的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亲近度,是与地域的广度成正比的,广度越大,则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度越高,反之,则越小。以信仰为例,也仍然是按照亲近度来衡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