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读小学一年级,开始识字看书。家中书多,但都是父母的,没什么童书。有天从书堆中翻出《水浒传》,那时的书大多直排繁体。开了个头,居然就这样看下去了,不认识的字就猜,猜不出就跳。不知不觉看完,又从头再看,记不得看了多少遍,反正好些话都背得出。尤其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段,给我这年纪的男孩丰富的想像空间。两年级后的暑假,父亲要送我书作生日礼物,我挑了《水浒后传》。《水浒传》对我来说,除了内容和情节,也是我大量阅读的开始。
上小学时,班主任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图书凑起来,放在一只箱子里,办起了一个小小图书馆。我从中借了一本书叫《铁木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喜欢恶作剧的男孩,把苍蝇包在包子里给人吃。我一边看,一边笑个不停。这本书使我感到,书里藏着有趣的故事,是我喜欢书的开始。但是,回想起来,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在暗中摸索,没有读到真正有价值的书。我开蒙甚晚,进了大学才发现人文经典宝库,从此矢志不二,浸染其中。
我童年时代阅读的以图文并茂的小人书为主,其中《三毛流浪记》是对我影响最长远的。因为它有很多场景是在大上海,里边描述了很多富人的生活,对童年时候的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里边描述过冰淇淋、烧鹅、烤鸭,还有贵妇穿的貂皮大衣,都是我未曾见过、不敢想象的东西,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有另一种生活的样态。
我真正意义上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曹文轩老师的《青铜葵花》。现在打下这些字的时候,依旧能体会到当初那种第一次因为阅读一本好书产生而的感动。当时很向往大麦地的生活,心想怎么会有那么美丽动人的地方存在。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美好又纯粹,一直想要一个宠我疼我的哥哥,我想是多多少少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
有人说《活着》就是一部悲剧,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只剩老牛福贵与他终老。可是对福贵来说,可是活着就是一个幸运了。我读着读着,便忍不住哽咽。吃人的旧社会,对人真是不公平,那个年代的人们,真是不容易。
说起看书,觉得现在的人都很热衷于现代作家的书,像余华的《活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国外的作家写的,现在人们比较喜欢的像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等都是很优秀的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