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上说:“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学中医,如果只“为学”其为“道损”,只有“闻道”方能见其功。如不是这样,也只能陷入“为学”之困。光“为学”而不“闻道”,到头来只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孔子只“为学”而不“闻道”,“气血”顺序颠而倒之,孟子既“为学”又“闻道”,故有“浩然之气”。因此,悟中医,既要“为学”,更重要的是要“闻道”,中医之始,自道而出,偏离道行,无论“为学”有多深,也会误入歧途,这就是老子所言的“无不为”。
中医中有很多的“理念”,你不能说没有道理。比如“天人合一”,强调人的生理活动必须与环境协调;比如“身心合一”,强调生理的因素与心理的因素的协调;比如“整体观”把人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其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外来病邪作用于人体,破坏了人体阴阳平衡,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气血功能紊乱,从而产生各种病变。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调平阴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结就要散,逸就要劳;以平为期,以和为重。最终使阳生阴长、阴阳自和,五脏协调,病自然就好了。
如果我们保持正确的心态学习中医,他的领域再深、再广也不会困扰你。庄子说:“鼹鼠饮河,果腹而已,宿鸟栖林,不过一枝。”那些经过多年学习,从事于中医工作的人,有了饭吃,有了房子住,不正像鼹鼠饮河、宿鸟栖林吗?退万步来说,即便你没有学到混饭吃的地步,平时养养生,少受点疾患之苦,还不是赚到了?所以,学中医很难有“细致"一说,只能做到对其某个领域尽心尽力而已。好比置身于金矿当中,你只能拿走力所能及的那部分,有遗憾,但也够用了。
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类学习、中医诊断方法类学习,疾病诊法类学习、治疗方法类学习,(包括外治方法类、针炙方法类、推拿方类、饮食疗法类、心理及其它疗法类等)、养生方法类(包括体质养生类、饮食养生类、房屋养生类、心理养生类、四时养生类、起居养生类、文体养生类、气功养生类、推拿保健类)等的理论学习,中医学成很慢,民间传承,都是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假以时日方可也成明白中医。
何为中医之理呢,大道至简唯调理阴阳也。怎么去细致的去学呢,听山人慢慢道来。哲学方法类学习:气、阴阳、阴阳学说、阴阳比类对应、阴阳交感相错、阴阳相反相成、阴阳消长转化、阴阳离合、阴阳反照、阴阳平秘、阴阳自和。五行、五行学说、五行生克制化、五行乘侮、五行胜复、五行互藏、五行休王、五行颠倒、圜道观、天一合一、同气相求取象比类、异级同构丶一分为三、内景返等。
中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想要系统而全面的学习中医学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报考中医药类的大学,在专业的中医药大学里接受系统而完整的教育。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