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认为:“良犬为狼,狼的本义是最好的猎狗、高大威猛的猎犬。”我认真查阅了文献资料,觉得这种说法值得商榷。【麓风轩】认为,“狼”字解释为“一种残害善良的类犬动物”更加符合造字法与客观实际,这是一个会意字,所以“狼”字一边是“良”,一边是“犬”。甲骨文“狼”字是造型,左边是一个“良”字,显得很弱小,右边是一个“犬”字,张开血盆大口,爪子似乎还抓住左边部分。这是什么意思还不明确?古人造字基本上是依据客观实际来造的,我想在殷商时代,狼也肯定是人类的敌人而不是朋友,难道那时候的狼都听人话了?能来充当人类捕猎的助手(猎狗)了?我猜想不太符合现实。
左边的抑制、反对右边的意思。“狼”字左边是“犭”,右边是“良” ,所以 “狼”字的本义是野兽(犭)中最不“良”的一种。从实践看,狼确实是最凶残不良的野兽。造字原则详见《大众龙学》《破译<论语>背后的龙学密码》《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前面的“说明”。
狼心狗肺,狼在字典中:一种野兽,形状象狗,毛黄灰色,颊有白斑。性狡猾,昼伏夜出。狠与狗一般人很难分准分别。狗是犬,与人是好朋友,人有属性,家犬,犬子是爸爸对崽崽的爰称,崽崽长到二三岁有玩屁,有哭闹,要人带,所长大后良不良很难早下定义。
狡猾凶猛的动物,狼半边去点就是狠字,形容做事恶毒凶残的化身,古人造字稳健,行和义化在其中,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思维,反犬本是动物,加上良就是动物本善,但如果被惹急了就会变成凶残的化身。
自然界生物链不可断绝的食肉动物,牠不吃草,也不去破坏田野里庄稼和果园,特別在古代原始社会,人类的食物以放牧牛羊马猪为生,这于人属性四大动物都为食草而生长,打猪草也是古人养猪主饲料。
说文解字》:“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解字》中说得清楚,“似犬”,一种像狗的动物,但不是狗。《诗经·齐风·还》有一句话很重要:“并驱从两狼兮”,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匹狡猾的狼”,而并不是去追两匹猎狗!据以上两点可以将“狼”解释为“高大威猛的猎狗”的说法否定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