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历史大关节要把握,但是不影响剧情的细节设定就不必过于苛刻了。不过现实性、逻辑性还是要有一点。港台有一切清宫戏,演员不剃发只编辫,这样的剧如果涉及剃发令,就无法解释。至于春秋战国卖玉米辣椒,这个我觉得不是大事,但不应出现乐不思蜀。
历史题材电影的原则一般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如果观众对一部历史题材电影开始抱怨,说明这个电影故事中已经违反了这个原则了。比如说,关羽只有1米7,虞姬是把自己插死的,清宫戏里出现一本《合唱团》什么的。
历史剧是对历史的演绎和扩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最关键是,创作者的意图和心态。做个对比,许多美国历史剧,很多喜欢从小人物着手,通过名不见经传的虚构小人物为主线去试图演绎和还原一段历史,这样风险就小很多。
清宫戏的基本套路是,大框架大人物都是历史,小场景小情节都是虚构,就是说,历史脉络不能虚构,例如不能虚构吴三桂等三藩“反清复明”成功了,因为历史不是这样,但可以虚构他为了某个美女而举兵造反。
中国的历史剧都喜欢从大入手。并非说从小人物入手就是好,从大人物入手就是差,但是从小人物入手风险其实更小,创作者的发挥余地其实更大,从大人物入手更容易吸引观众,但是创作风险大,受到的约束多。
谁如果拿清宫戏来要求历史细节真实,那也是外行说话,或者故意挑刺找事。艺术可以有多种功能,娱乐搞笑就是其中之一。没见谁拿西游记寻求历史事实真实,同样,也不会有人去拿《大话西游》比照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