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熏陶,或者是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当然,这些也是很必要的。更重要的是, 它为我点亮一盏灯,在满世界的黑暗中发出一束光。我忽然像初生的婴儿一样睁开眼睛,观察世界。开始进行独立思考,在纸墨书香里在埋头苦读中明了作为后死之人的责任与担当。有人称之为“启蒙”。每每想起这样的人生体验,竟至于热泪盈眶。
一直很庆幸自己学的是历史,它让我接触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与不同的人交流的过程中,才真正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原来在浮躁的当下,我们还是可以活得很纯粹,很自我。并且可以通过阅读、写字这些传统的自我修养来陶冶自己。大学四年下来,不知不觉间,整个人的性情都变得平和。
对人和事的预判更加准确。我觉得读历史是快速增长阅历的最佳途径,有助于我们获得生活经历之外的经验。许多事情在发生之前就能找出很多与其相似的例子,对这件事情的大致走向也就随之得出预判,一般都能猜准七八成。读历史就是读人性,熟悉人性的人往往看人、看事都会准一些。
我是大二历史生,初学历史,看的是情,现在看的是理,至于对我的影响,似乎沉稳了些,较真了些,毕竟不过两年,没有让苗某人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毕竟我本身也在成长,说话更谨慎,不轻易下论断,是每个历史研究者的共性吧,目前不爱看所谓的历史文学,在学习计量史学。
对于“善恶”的评判不再那么武断。读得越多越觉得评判善恶的门槛很高,很多事情的发生都非一人一势力所能决策,而是时势使然,因此妄断善恶只能误导自己带着情绪去看问题,这是很忌讳的事情。以致于生活中凡是遇到评判善恶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也不尽然……”
感觉可以穿越过去感受到历史的车轮是怎么把别人碾碎的。哈哈哈,说个例子吧,你看历史剧的时候,如果出现了某个不合时宜的东西,你会暗自嘲笑编剧导演演员笨,还有就是,古诗词你会读的特别顺口顺耳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