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北宋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整首词气势豪迈,洒脱不羁,荡气回肠。尤其是最后一句意蕴丰厚,似乎是回顾自己之前走过的坎坎坷坷,点点滴滴后继而笑着往前走,管他前方是晴是雨,是顺是逆。于旷达之外似乎又有难以言明的脱俗的孤独和孤傲感,耐人寻味。
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赤壁赋》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一首宝塔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辗转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
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江城子》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