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如果不善歌舞,世界就没有会艺术的民族!看看诗词歌赋、舞蹈、民乐,都是高级货,汉人艺术早已摆脱原始歌舞状态,进入了真正的艺术阶段。
说少民善歌舞的,是外行人。今天,看到的少民歌舞,都是建国后,汉人工作者打造出来的政治产物,其歌舞只有少民元素,无成形成套的作品,如藏长袖舞,彝达体舞,蒙抖肩舞,真实生活中只有简单的动作。
当然,国家政策对少民很好,少民乐于吃喝玩乐,就给人一种会歌舞的错觉!
指一个民族是否能歌善舞是指全民族,你把某个名人扯出来就是善舞?纵观历史,除了有些善舞的名人,汉名族从来就不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名族,任何名族又长又短,不善于歌舞就是汉名族的短板。有哪个汉族人能信手拈来一只舞蹈,跟非洲人似的激情翩翩起舞?没有吧?我也是汉名族的沧海一粟,当然为本民族骄傲,但也不能把什么强项都往自己民族强塞吧。
不是,汉族舞蹈刚开始是礼乐祭祀之舞,比如秦汉时期的乐府。但后来逐渐演变为供贵族阶级观赏的教坊司,里面的舞姬歌姬多是犯罪官员的妻女。古代汉族贵族女子以琴棋书画为风雅之事,其次便是女红,再不济也是厨艺。唯独没有歌舞,因为在汉族眼里舞姬是供人取乐的玩物,跳舞也并非高雅之事,大多都是下九流的优伶妓娼才去学习表演。
翻开中国历史,从先秦到隋唐,无论是宫廷雅乐还是民间歌舞,其繁荣程度足以让世界侧目。其实汉族也是一个好歌善舞的民族。周秦汉唐,舞风甚盛,一脉相承,成就甚高。春秋战国时民间歌舞盛行于桑间,在《诗经》中就有不少描写民间歌舞形态的“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多么优美传神的舞蹈形态啊。
说实在话,汉族自古以来都是善舞的!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压力的增加,更多人要为生计奔波,跳舞这种惬意、放松的事情渐渐地被人所遗忘了!而少数民族一般从事传统的民族行业,而且聚居现象比较多,可以说,算是比较有时间跳舞吧,或者说跳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了,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
中国的少数民族确实能歌善舞,但是汉族人同样的能歌善舞。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国家的文化部门专门就民间的舞蹈种类进行过统计,汉民族的舞蹈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种类丰富多彩,炫烂夺目,占中国舞蹈种类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之所以许多人感觉汉族人不善歌舞,大概是在现代社会中汉族人的城市化程度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