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对这些事都是无意识产生的,是看见一件东西后,就起一定声音的反射。例如人们在训练一只鹦鹉时,把敲门与“请进来”二者的声音联系在一起刺激鹦鹉,鹦鹉便把这些信号储存起来,经过反复刺激,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因此只要当它听到敲门声,接着就会大喊:“请进来”。但有时外面在敲木板,它也会大喊:“请进来”。
一般的鸟类,生来就可以发音,就像它们生出来就可以吃食一样。每当人们时常以语言当中的某几个音节,去影响它们时,天长日久,便学会了模仿,这种情况叫做无条件的反射;后来每见到人,因为刺激所发生的反应,便有可能重复已经学到的某几个简短音节,这也就是有条件的反射。
关键的原因是这类鸟舌根发达,舌尖细长柔软而又灵活,鸣肌比较发达,可以发出准确、清晰的音调,加上它们模仿能力和记忆力较强,所以在人类的驯养下,能够学人说话和唱歌,很受人们青睐。
与许多其他动物不同,它们的声带很适合模仿人类的语言。派佩伯格博士还发现,成群的小鹦鹉会学着成年鹦鹉的样子进行交流。这也解释了鹦鹉学舌的动机,是为了得到主人的赏赐。
它们为什么可以“说”几句简短话,是因为人们教的。准确地说,它们“说的话”仅只是一种下意识的模仿,况且这种模仿也只有在家养的情况下才能学会,野生状态里就很少见了。
人类的讲话是从后天中学得的,而鸟类的生活姿态、鸣叫、表情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从先天而得。它们会学舌,也只有在饲养的情况下,经人教和训练才能学会,而且还是无意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