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便将它携至“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旅、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道”。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到白眼,随跛道人出家。[
这行为又非常符合宝玉的性情,这性情又跟他的处境密切相关,家里人平素宠得太厉害,对他百依百顺,用心理学角度,宝玉是“即时满足度非常高”的一种人,但凡他要,就有人给,所以一旦不顺心,他就会急躁,从丫头们开门开晚了一会儿,一脚就踢伤了袭人可见一斑,贾宝玉是有公子哥儿脾气的,对着林妹妹的性子,真真可以说是好到了极点了,一天到晚陪小心,一道歉就把“好妹妹”喊上几万次。但是林黛玉总是不能很好的接收到他的讯息,无数次的折磨后,宝玉在这场爆发了,跟黛玉怄气上了,更见情深。
此为《红楼梦》第一回。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
贾政打了宝玉,王夫人跪着求,先是说老爷不要自己伤了身子,太发怒,又说老祖宗年纪大了,经不住这个刺激,若是打死了宝玉,又紧着哭她那死了的儿子贾珠,你若是还在,打死一百个宝玉都不要紧,如果你也没了,如今我年过半百,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看似愚笨的王夫人在这种场景下表现出的高情商,句句都戳贾政心上,这还不够,来了神来之笔,王夫人一哭贾珠,旁人还好,李纨跟着哭了
《红楼梦》中,黛玉是最为感性的人物,她游离于世俗之外,只管诗意的活着。而宝钗却是最理性的人物,她是现实的活着,努力于“做人”而非“做诗”。理性的冷静不仅使宝钗在活色生香的大观园兀显了“品格端方”的大家仪态,也给她笼上了“无情”的色彩。
贾政让宝玉呆着别动,紧接着到外头遇到贾环告状,这儿宝玉心知不好,想找人去救他,这时候他看到个老妈子,便让着老妈子去给通风报信。到这儿,估计有的作者能想出来,但是接下来,这老妈子竟然是个聋子,耳朵不好,这就出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