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凤姐在办理秦可卿病逝的事情,而此时贾琏身边的昭儿回来了,他对凤姐说的一番话似乎是透露了林家这家财去了哪里。小昭回凤姐道:是二爷打发小人回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的示下……!这里说明了自己来的目的,是何人打发他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讨老太太的示下!这一句话不简单,老太太是贾母,她又交待了二爷什么事情呢!这时候出现无疑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对林家的家产做一个分配,或者是贾府来接手,所以小昭才说请了老太太的示下。从这里看来,简单的一句下人说的话,作者就把林家的家业给接手了,这似乎是最好的结局。
“曹雪芹是作者”这一谬论改变了作者构思和曲隐手法,改变了主题思想同时改变了作者一笔写两个故事的妙处。看不懂书的只会缘木求鱼,欣赏不了什么是伟大的作品艺术手法,只会不懂装懂,只会做假,只能自我去胡牵乱扯。这是对民族文化的毁坏,我们的曹学专家还在到处展示皇帝的新装!就是不见他们能谈出艺术手法的运用,没有了主题,也谈不出来。总之,是毁坏民族文化的一流子犯罪。如皋红学会属何种人——毁坏民族文化的二流子。
贾琏回来带一大笔林如海的遗产。于是贾府请旨修建省亲别院。林家一部分钱用在了修建大观园上。贾琏私吞一部分。雁过拔毛,是当时社会的风气。贾琏私吞的钱一部分给了王熙凤,一部分攒了私房钱,娶尤二姐的时候拿出来了。存在贾母处一部分,作为黛玉的嫁妆。贾敏和林如海不可能连黛玉的嫁妆都不给黛玉留下来,因此黛玉不可能分文皆无。
从书中的各处细节,我们还是可以分析出林如海其实将林家的财产留给了林黛玉。当然,具体如何继承财产,以及继承财产的数目,曹雪芹并未在书中提到,第十六回贾琏和林黛玉处理完林如海丧事回家时,只写她带了许多书籍、纸笔等物,送宝玉、宝钗、迎春等人,丝毫没有涉及到林家财产的话。
应该是黛玉继承贾府保管。
从王熙凤说“你都已经吃了我家的茶了,还不给我家做媳妇?”还指着宝玉说:你瞧瞧这人物,家世、姿色哪里配不上?
王熙凤潜意识里认为黛玉的家世很好,不比宝玉低。如果黛玉没继承家产王熙凤不会这样说的。想想史湘云便知。
林如海的经济实力有限,只能算小康家庭。林如海在任职上无建树,导致林黛玉被收养是最好的结局,林家虽然钱不多,但死后林家的钱去哪里了,参照秦钟死时的状态,林家的钱被堂族人或几房姬妾分了,并不是被荣国府特别是贾琏给弄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