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儿时幼儿园的小红花吗?那个时候,谁要是被老师在额头中央点个小红花,简直幸福的要晕过去了。端午时节,有个传统的节日活动,便像极了当时的小红花。长辈会用筷子蘸着雄黄酒,点在儿女的额头中央,耳,鼻,肚脐等处,驱除邪气,保佑平安。大人们则直接饮用雄黄酒。
洗龙水,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这天,所有人家都会像过年时一样在祖屋摆上香案祭祖,而洗龙水,相比于吃粽子、赛龙舟,更显重要,是海南本土民众所必须进行的神圣“仪式”,人们可以不吃粽子,不赛龙舟,洗龙水却是一定要进行的。
“端午到,插艾蒿”。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用以辟邪。艾蒿自身有一股特殊的气味,可以驱赶蚊虫。挂于门前,又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有些保持传统的老人,还会把艾蒿编制成人的形状,或者老虎的形象,悬于门首,达到驱邪避祸的效用。
端午前夕,家里的长辈会用碎布缝制各种形状的香包,并纹上花草虫鱼,鸟兽等吉祥的图案,然后在其内部塞入雄黄,艾草,苍术等各种中药材和香料。等到端午当天给自己的孩子佩戴,以此防止病虫入侵,寓意儿女可以健康地成长。
陕西同官县“镇病”,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门上贴纸牛其实和前面说到的挂蚩尤图形的木马勺同理,皆因蚩尤传为牛首人身之故。诸如此类,到处都可以看出蚩尤对端午节文化形成的直接影响。
“端午到,包粽子”。端午时节,粽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山西的粽子一般以糯米为馅,再加几个红枣,外面用芦叶包裹,吃的时候要拌着白糖。有的人家也会包裹柿饼,栗子,豆沙等,都为甜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