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有点反感了,有这么一群人,打着发扬传统文化的名号,做的却是高筑城墙,把试图进入的人拒之门外,有个网友说的话就比较有代表性,说你连汉文化都不了解,你买汉服?你穿汉服?你配吗?一边打着发扬传统文化的旗号,一边在画地为牢,阻拦别人进入。这在我看来,才是最大的恶,想要发扬传统文化,就得不遗余力的拉每一个人,而不是踢开想要进入的人。连这些想要想要进入的人都被踢开了,那些没进来的人还想要进来吗?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到今,就是靠着不排外、随时变,包罗万象,交流融合。而现在的所谓汉服圈这帮人,打着文化传承的旗号,干着文化霸权的勾当。制定规则,制定行业标准。再一个,不去找商家麻烦,去怼消费者,想干什么?嗯?和之前反日游行烧日系车有什么区别?有些人觉得话说得难听,事实就是如此。事实上非常奇怪,那些店家都不急,消费者却一个个急的要死,争着抢着打压所谓的山,在我看来,真正具有版权意识的是少数,秀优越的是多数。再一个,所谓的正真的是正吗?有几件所谓的正品汉服是自己设计的图案花纹而非各种传统图案花样的组成?那些商家为什么不去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呢?在被其他店家盗用了设计为什么不去维权呢?维权为什么失败?动动脑子!汉服圈中那些商家所谓的原创,按照知识产权的要求,连作品都算不上,有什么资格谈抄袭?没有知识产权,没有专利,就不叫山寨!如果真的想要发扬传统文化,那就别扯山正,也别把那些想要进入的人踢开。有的萌新刚进圈想问问哪些汉服好,就被人喷,自己不知道查?最烦伸手党。有人兴高采烈买了套汉服穿出去,被一群汉服圈的人上来指手画脚,你这不是正,是山什么什么的。别人想穿什么,那就穿什么。不知道汉服圈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贵的鄙视便宜的,便宜的鄙视所谓山寨,形成了一条条鄙视链,潜规则,不去打压别人就不能显示自己。很多人穿汉服,并不了解,仅仅只是因为好看。如果汉服想要发扬光大,不消除这种歧视链,不去掉这些歪风邪气,如何能发扬光大?
应该复兴,但是复兴的时候管管一些拖后腿的,比如说什么丑人胖人没资格穿汉服,穿了就是侮辱汉服的,还有说什么我就穿山怎么的了的,导致很多人把对他们的愤怒转移到了汉服上,甚至认为喜欢汉服的人都是一群没版权意识还特别恶意的人,误会越来越深,风气需要所有人改变才能改,最起码做到自己不那样做,不去干招黑没素质的事,让别人觉得汉服是一种美好的文化,然后喜欢,就自然而然的去想了解更多,其次就是人群,很多都是学生,没什么钱,也有很多胖胖,想穿没有多少合适的尺码,要么就是有尺码但是很贵『的确有很多白菜价的汉服店,但是一般没有特别胖的人穿的尺码』,所以商家应该考虑下这些问题,做一些大码的,这样就能离复兴汉服进一步
服饰是人类的第二层皮肤,不同的传统服饰框定了不同的民族共同体。重我民族者,知华夷之防,而失我族气象,故其末流落入右翼;隆我族礼俗者,知衣冠践行之 途,而失我族魂魄,故其末流蒙于表象;求汉服美感者,知我族衣冠华美,而失我族内质,故其末流近乎作秀。经过十年摸索酝酿,汉服复兴者们终于在彼此的搀扶 下建立起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汉服体系。而建立现代汉服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促进现代汉服形制的建设,并推动现代汉服运动的发展。
恢复“红卫服”,也比流行西装强。历朝历代,为了彰显朝纲,归化民心,设计具有本朝特点的衣冠,都是非常严肃且优先推行的政务。民国时,国服改为“中山装”,已经有泊来文化之嫌疑,解放后,我们改良中山装为“红卫服”,与军装衣帽同款。改开后,就抛弃一切自己的东西,丧失了文化自信,彻底崇洋媚外了!进入新时代,庙堂重新提倡复兴中华,文化自信。重新整理,设计衣冠、民居等具有彰显民族文化符号的事物,已显得非常必要和当务。
近两年汉风汉服大行其道,前段时间的西塘文化节还历历在目。但平心而论,大部分追逐汉服的青年只是认为这衣服好看有个性,甚至穿汉服还能标榜自己热爱中华文化,很有风度。这并不是真正的复兴。诚然有一些真正的汉服热爱者,他们认真学习古籍古典,从中找寻灵感制作并宣扬汉服。汉服当然是美丽的,宣扬汉服文化也是应该的。但是喜欢汉服这件事,应该是发自真心的,只是单纯的跟风,这件事就很没有意思了。
我们复兴的只是汉服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并不是让现在的穿衣习惯改变成过去,最起码能让穿汉服外出不被说成唱戏的,和服,韩服,这些词语,我真的每次外出总有人会误解,比如是你在写毛笔字总有人说是日文,这种充满愚昧的表现,不希望有些人变得这么无知,然后理所应当的批判我们穿的是奇装异服,穿的像唱戏的,汉服文化复兴,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理解汉服,所以我觉得值得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