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汉字最初也不是那么复杂,社会发展了,需要表达的意思多了,才加上偏旁区别词义。
实际上,汉字简化一部分是取古字,一部分是草书。这些“简化”,古代人一直在做。古代没有电脑,无需编GBK,写信、写书,只要读者看得懂就行,简化汉字是非常频繁的事情。
个人认为推行简体字不是不可以,但是推行的时间不对。当时,香港,澳门,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简体字无法推行到这些地方,所以造成了大陆用简体,其他地方用繁体的局面。“书异文”不利于文化的统一。
那我们就不会拥有那么多的文言文和那么多的字体了,文化就会太单一了,还是一步一步的转变过来,会比较好,如果说一部吃一个大枣的话,那可能我们这个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文明了。
会变得难以管理,古代的中央集权,不允许太多人识字,有文化,那样会让统治者不安。虽然古代也有草书演变而来的简化字,不过在正规场合都不会使用。
试想一下,在古代推行汉字简化,也许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很多很多古诗古文,就,都能直接看懂了。文字简化了,语法也会简化的吧?
简体字的大约80%在解放前已经出现,中国大陆只是简化了20%的字。元朝简化了六千多个,现在只简化了三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