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余华的《活着》,感动不已!流泪了,好久没看过一本能让自己流泪的书了!于是让我记住了书中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遭遇,为什么都要一个个离我而去?除了富贵和一头老牛🐮,我只剩下我了……看《许三观卖血记》是花了我一个通宵时间的,我老是失眠,我于是继续看书,我记得一乐,记得何小勇,一乐不是许三观亲生的……许为了给一乐看病,又连续卖几次血……我又一次感动了……最近又读的自传体小说,感谢余华老师,我夜晚睡不着时候就找他谈谈……我好久没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了,因为读外国名著我有障碍,读琼瑶小说我反对小三继而又读不下去了!
父亲去世时,我非常难过。那时候我连着把《活着》看了十来遍。什么艺术结构还是文学素养,我都不在乎了。人最难受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别人告诉你将来会好的,而是需要有人告诉我,你看,有人比你更惨但是他都撑过来了。那时候我就是跟福贵比惨去了。他赢了,我也撑过来了。韩寒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声称他的精神世界是几本书支撑起来的。那他的精神世界该有多匮乏啊。但是那时候我的精神世界何止匮乏,简直已经一片废墟了。
就冲这个,我永远感谢余华,感谢他写出的书。
余华大部分作品我都读了,但是一本本读完,我却除了书内作者简介以外对其丝毫不知,甚至也没有去了解他的想法。可能是我读的不够细致,但是我觉得他的小说风格和背景似乎是很类似的,读起来就是喜欢。至于评价,我觉得很难谈。因为这既牵扯到了比较,而类似的作家我读得不多,也没有资格。反正我就觉得读书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争论是没有必要的,情愿的话去分享一下,看不上的话自己乐在其中,这不挺好的嘛!至于读书,开卷有益,与各位共勉!
当代中国文字写的最好的三位:莫言 余华 王小波。当然,纯粹个人观点。
当年读《活着》边笑边流泪,人生不就是一场苦中自我作乐的旅程吗?历史及命运面前我们都是小人物。余华笔下的富贵,已经成为了这个视角下很不容易超越的一个符号。后来读他的 在细雨斜风中呼喊 感觉很有茨威格的味道,但比茨威格大气,敏感而不神经质。很多年轻人是从这部小说喜欢上余华的,那个敏感而迷茫的少年,很多学生看去都满满是自己的影子。
我浅读过几本余华的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在最紧张最悲惨的时刻,他并没有像其他作家一样进行大肆渲染,增加故事的紧张性,而是平淡的叙述着,就像一个局外人在讲一个毫不相干的故事,像一条溪流,水面波澜不惊,水下暗潮涌动。往往是不能言说的痛才最痛,我想余华的作品就是这样,让你还没能说出痛,还没能流下泪来,就结束了,然而泪已在眼眶里了,故事的悲剧性却戛然而止,反而如鲠在喉,越想越难过。
实在说来,余华的小说好我觉得好在两点,首先是吸引人,读起来不枯燥,这一点和芥川龙之介和契诃夫很像,寥寥几笔就将事情写的生动活泼,其次是深刻,这一点和鲁迅很像,都是写人性,只不过写的是人性不同的侧面,不过殊途同归都很优秀,众所周知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他的小说我觉得倒是看着容易实则深刻。很独特的是,他的小说给我一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受,这是很多作家所较难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