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现在高清影印技术的普及,好像这个就不是问题了,一两百元买一卷兰亭序或是宋徽宗瑞鹤图,也可以感受莫奈的宁静和梵高的热烈,纤毫毕现,除了不是真的,没有收藏价值,给人带来的享受丝毫不差于真迹。于我而言,这差不多是性价比最高的消费了。
我爸每个月一定会去一次市美术馆或者省美术馆,,也会专门跑到北京或者天津看展览,经常会买画集之类的东西,床头柜上都是书。每天翻翻,跟我偶尔聊聊艺术。
我认为那种感觉不恰当的打个比方,有点像掏耳朵的时候用一团棉花在耳朵眼里转,用音叉震荡掏耳勺,通体的舒畅,伴随酸爽。
物质文明丰富了,对精神文明,对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我个人而言,我大约是第一类人,纯粹为了欣赏,不为了收藏。
我感觉常常能够直击自己最脆弱的点。这样的传世之作怎样能据为己有,好像从经济和法律两方面论证的结果都是不支持。
书画的地域性非常强,近二十年我个人一直致力于我们当地近现代名家书画的收藏,一直市场健挺,变现也相对也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