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只知黛玉苦,中年方懂宝玉情,贾宝玉为了林黛玉摔玉,为了林黛玉不省人事贾宝玉对黛玉的真情和心疼无人能懂,黛玉的心里只有宝玉,黛玉对不起宝玉,宝玉为黛玉吃了很多苦,最后他们没在一起心里很难容下别人。正因有“情”,才让红尘中的我们会因得到而喜悦,会因失去而痛苦会因离别而悲伤,会因重逢而感动。宝玉是下凡的灵石,在人间要以他的大悲之情去普度那些“痴男怨女”。
问世间情为何物千百年来,从没有常人能做到清心寡欲。也正是有“直教人生死相许”的这份“情”,才让我们对生活抱有幻想,给了我们接受平凡的勇气,抵御苦难的毅力,让我们在保护爱的人时,拥有最坚强的力量。不要问黛玉为何为宝玉流泪,因为你们不是他们,他们是重情重义的可悲人物也是时代悲剧,正所谓知音难觅,知音可贵和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遇、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我觉得很多人都对林黛玉有点误解。首先是林黛玉的人设,很多人觉得林黛玉是菟丝子,薛宝钗是自立的牡丹,其实不然。根据曹公对两人的定义,林黛玉才是追求男女平等的那个,而薛宝钗是男权的支持者。放到现在,林黛玉应该是自强自立的女强人,薛宝钗更偏向于家庭主妇(没有对家庭主妇的歧视),至于林黛玉的病,凭借现在的医疗条件完全不用担心。其次是林黛玉的眼泪,林黛玉不会无缘无故的哭,她的眼泪更多的是贾宝玉的不靠谱造成的,还有一小部分是寄人篱下的苦楚。因为贾宝玉花心,在感情中不能给她安全感,她自己又父母双亡,所以才会患得患失,跟贾宝玉哭和闹。定情后这种情况其实有好转了。还有林黛玉虽然清高但情商与能力不是真的低,她能打理好自己的院子,让它成为大观园里唯一没有出事的地方,足见其能力,能与丫鬟笑骂,证明她亲切待人,能与人交心,足见情商。再者林黛玉很包容善良以及善解人意,通过香菱学诗可以看出,她是个推心置腹,善解人意的朋友,与她成为闺蜜绝对是件愉快的事,通过史湘云落魄后的表现与自己她对贾宝玉通房的宽容可以看出她真是个好女孩,即使你先前与她交恶,她也不会真的放心里去。最后,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换种角度也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就像黛玉葬花,不忍心花被玷污,也代表她对美的爱护,她应该是个善于发现美并且爱护美的人,与她住在一起,绝对不会是邋里邋遢的经历,相反,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生活都会因为她变得诗意。
别说如果你是贾宝玉就不会让她哭这种假想的问题了,最根本就是如果她不哭,那么她就不是林黛玉了!所以如果你有个像林黛玉的女朋友,那么你的女朋友动不动就跟你拌嘴吵架,你就得天天去哄人家;她跟你吵了以后回去她又自己哭了,你还得去哄人家!她吹一下风又病了,你还得天天去她跟前嘘寒问暖,跟她说这不能吃那样要少吃。而且你的女朋友很高清,不会整天督促你追求功名奋发图强,于是你们整天无所事事,安于现状,天天啃老,结果,家败了,你的女朋友也病死了😂
我感觉我闺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现在年纪很小,但总会莫名感觉哪方面比较像,都是看起来柔柔弱弱的,有时还是古灵精怪的,不高兴要哭就会眉头微颦,眼睛也是那种似双非双的样子,她那个小手长的啊,真是十指尖尖柔弱无骨。不过我闺女体质还好,也不不多愁善感挺开朗的。
虽然我不太喜欢林黛玉。公平地讲,她会是一个有趣的朋友,在一起不会无聊。不过做女友的话,一般的直男恐怕应付不来,文艺男青年或许可以,可是文艺男又往往都很多情,他能欣赏林黛玉的美,他也同样会发现并欣赏薛宝钗、史湘云、薛宝琴、晴雯、袭人……的美。
那必然要一心一意用心呵护了。林妹妹是我最初的审美范本,她有那么多值得爱的地方,聪明,美丽,古灵精怪,坦荡真诚,博学多才,而且对爱的人一心一意没有要求只知道委屈自己。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而且还要好好调养她的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