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贾政与贾赦两家关系并不大好,二家虽为亲弟兄因为人多口杂,利益上,贾母对待两个儿子态度上,贾琏虽为大房儿子与妻熙凤为二房一边,帮持家理政,心也不向着他们。从王熙凤叫人绑了迎春乳母,费婆子亲家,费婆子隔墙像二房骂,而邢夫人批评迎春,又对她诉说对贾琏的不满,对大房落了二房下不满。过节贾赦讲针炙笑话,说老太太偏心。两房在贾母那里让王熙凤难堪。把两家日积月久的矛盾显现。而且分开而居,用墙把房隔断。平日不大往来,除了过节过来,有时邢夫人过来向贾母问安,有时有事过来。两家的不大和睦,心理上必然不亲近。
王熙凤与贾宝玉姑舅表姐弟,小时候喊惯了,加之姑舅亲辈辈亲,也比一个堂嫂亲好多。贾宝玉又从心里喜欢女孩儿,宝玉认为嫁了人的女儿是泥,未嫁的是水,还说女孩儿未出嫁, 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所以从心里宝玉还是喜欢叫凤姐姐,把王熙凤还看作那个未出嫁的水一样,珍珠一样的女儿身。
大家都讲规矩,偏偏宝玉不讲规矩,为什么?因为大家,尤其是贾母这个大家长宠着。无所谓讲不讲规矩。所以大家都喜欢宝玉,愿意跟他相处。宝玉也不拿架子,都愿意叫下人袭人为袭人姐姐,平儿姐姐,鸳鸯姐姐。其他丫鬟,比如晴雯,小红等等都是以你我他相称,多平易近人,多不生分。从小在王熙凤还没有过门就熟识的叫凤姐姐,自然也就不愿意改过来了。当然,贾母也就由着他了!
如果按照封建思想的理论,嫂子和小叔子是不应该同乘一车的,尤其是贾府那么讲规矩的人家。但是王熙凤和贾宝玉同乘一车,贾母、王夫人、贾琏倒都觉得没什么,荣国府的下人们也觉得挺正常的,也是因为王熙凤和贾宝玉从小相熟的缘故。倒是焦大,在宁国府看到了王熙凤和贾宝玉同乘一车,觉得伤风败俗了,于是就骂王熙凤“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大家都知道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姑侄关系。王熙凤在没嫁给贾琏之前,和贾宝玉见过没有?如果见了面,贾宝玉会一张嘴就喊未出阁的王熙凤“琏二嫂子”吗?必然不会!那么,年幼的贾宝玉会喊未出阁的王熙凤什么呢?当然是“姐姐”咯!这要是从小一直喊到大,那么等到王熙凤和贾琏订亲、婚嫁之后,贾宝玉自然也就不习惯再改口了。
王熙凤是贾宝玉亲舅舅的女儿,也就是说王熙凤与贾宝玉是表姐弟的关系,贾涟是贾宝玉的堂哥,王熙凤嫁给贾涟,按贾涟的关系论起来王熙凤就是贾宝玉的堂叔白嫂子,按照亲缘远近堂叔白嫂子肯定比表姐弟要远,关系要处的越来越近,没有往远了处的道理,所以贾宝玉必须要叫王熙凤姐。如果贾涟是贾宝玉的亲哥哥,那贾宝玉必须要叫嫂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