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 A小调弦乐四重奏“罗莎蒙德”,这首A小调四重奏,因第二乐章主题出自舒伯特的戏剧配乐《罗莎蒙德》,而被人称为“罗莎蒙德四重奏”。这首四重奏作品整体平和甘美,声部对话精巧别致,有人评价作品“低音乐器如墩实树干,中音是树枝,高音则是花朵……在动机的倒影中能找到囊括所有自然之声的和谐与统一”。第一乐章的梦幻、第二乐章的柔和、第三第四乐章的轻盈,舒伯特这部作品以微微的波澜和近乎微妙的细腻,让人感受音乐想象的自由。
史温格组合改编莫扎特作品,史温格组合在1960年代横空出世,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他们当时新颖地将古典器乐曲目改编为纯人声的合唱,以层次丰富的嗓音塑造出如同整个交响乐团般的音效。1963年他们首张专辑以爵士和声演绎巴赫平均律,一发行即引起轰动。除了改编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家作品之外,史温格组合后来也广泛演唱流行、拉丁、民歌作品,风格越发多样化,至今已斩获五座张格莱美奖。
普罗科菲耶夫 “少女朱丽叶”(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芭蕾舞剧音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首有趣而有难度的“少女朱丽叶”形象——以小提琴为主的音乐轻灵曼妙,展现了朱丽叶的活泼俏皮。而随后由单簧管、长笛等乐器勾勒的部分,则反映出她的温柔和忧郁。这首曲子传神地展现了朱丽叶情感的不同侧面,在整个组曲中非常重要。
我个人喜欢马勒配器的贝九第一乐章,首先原版贝九就有一些经典片段了,流传至今,这无可争议,如欢乐颂。(更是贝多芬暮年之作)。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严峻有力中却又带点悲凉,最终通过弦乐紧张的搏斗将乐曲引发至高潮。通过马勒的配器及再创作,使乐曲那种严肃、宏大的气势更加震撼人心。所以我喜欢马勒配器的贝九。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