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听别人哭诉时,如果你是聚精会神的在听,那么说话人所说的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你获益匪浅。因为你在聆听别人的话时,你总会思考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如果把你放到他的位置,让你来说,你又会怎样来进行。而且,每个人说话都有侧重点,把他的侧重点和你自己的观点融合到一起,试想像站在那个位置的是你,你会不会以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你才能学会更多,更加全面的完善自己。
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会做一个“倾听者”,这就要求我们不只是单纯地听说话人的声音,而要集中精力关注说话人的话语。“听”的行为有三个层次。首先是“闻”。这是指无需特别关注,也可以听到声音的层次。然后是“询”。这是主动去听,从对方那里获取信息的层次。最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听”。这是倾听对方思想和主张的层次。这就是所谓的“倾听”。
必须营造氛围,正确地听到最后,进行理解。而营造氛围,就是要创造便于说话人说话的状态,也就是要从态度上表明听者“一直在听,请继续讲”。所谓正确,就是要排除多余的先入为主观念,接受对方说的话。所谓听到最后,就是不要提前下结论,任意进行扩大解释。所谓理解,就是理解说话人说过的内容和想法,并表现出认同感。
全身心地投入到谈话的氛围当中。要集中你的注意力,找个空闲的时间去谈话,避免其他事务分散你的注意力。如果听的时间久了,自己不耐烦了,就要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最起码你不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不耐烦,如果你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最好尽快结束这场谈话,等到你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继续。
要有耐心。朋友找你倾诉是信任你,对你有安全感才会和你倾诉,所以对于朋友一定要有耐心。直视对方。这样才会让对方觉得你在认真听,这样对方才会想再和你倾诉下去。认真的听对方说并且提出你的建议以及想法,他人的建议朋友往往容易听进去。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聆听者,首先,要学会聆听,静静的听对方说话,不要打岔,先安静的等待对方把话说完。对对方所诉说的事情,回答对话时不要发达自己站在哪一方。要客观存在,不表达你对问题的对错。要含糊带过。不标明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