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格式,到了李白手上,就彻底散发出了夺目彩光。李白的诗,充满了辽阔的豪迈,和俊逸的浪漫主义色彩。他最喜欢写的东西有两样,一是月亮,二是酒。他最好的诗,几乎都有写月亮。所谓斗酒诗百篇,他喝完酒写的诗,就像是被神仙把着手写的,几乎将汉文学艺术拉到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
《将进酒》创作于752年,李白写这首诗时,正是他人生大起大落的时候。唐玄宗天宝初年,即742年,41岁的李白迎来了一次人生的大转机。一个陕西华州籍名叫“吴筠”的道士,因为之前经常跟李白在一起喝酒、品茶、论道,被李白的才华深深折服。同时,由于唐玄宗李隆基信奉道教,吴道士经常被请进宫讲法,算是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红人。
《将进酒》第一句起得太高,后文则难以续接。上来就是大气磅礴,如果第二句接不住,就成了虎头蛇颈。但李白接着又是一句“君不见”,到这次是高堂明镜悲白发,视野顿时小了,而核心一个悲字,叹咏之气顿出。但后一句,朝如青丝暮如雪,立即拨到了时间阔度的开关。叙述纬度立马又拉开了。
《将进酒》第一句起得太高,后文则难以续接。上来就是大气磅礴,如果第二句接不住,就成了虎头蛇颈。但李白接着又是一句“君不见”,到这次是高堂明镜悲白发,视野顿时小了,而核心一个悲字,叹咏之气顿出。但后一句,朝如青丝暮如雪,立即拨到了时间阔度的开关。叙述纬度立马又拉开了。
“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是一种愿望,“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只是“举杯消愁愁复愁”。但李白知道醉酒之乐是短暂的,于事无补的,可是如果不醉,就连这短暂的快乐也没有了。李白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酒醉与清醒之间徘徊,也留下了许许多多饮酒的诗句。
《将进酒》这篇老李的古诗虽成了千古名句。但如此之长与《长恨歌》相媲美。老李就吃吃睡睡喝些酒,随便儿用才华作些诗,行,我也看出你无聊到什么程度了。但你未必也不要做那么长的诗吧!让我们几亿小学生抄得如此之痛苦。(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