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十几岁的时候我有两个本子,一个记诗里的语句,一个记小说里的语句。现在时间过去了那么久,很多语句我连轮廓也不记得了。跟文学里那些高调的比喻很不相同,那些形容一个人背部的轮廓都要用上水、星空、和泥土的比喻。句子很短,也很简单。不用翻译,直指人生。来一句诗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是在高中做诗词句赏析是看到的,当时真的被这句诗震撼了,诗人反用比喻把有形的东西比作梦、愁等 这种无法表达的事物,真的太绝了!
余华的《活着》里,有庆死了之后,福贵瞒着家珍去村西头看孩子的坟,回来的路上说的一句话: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每次看到这里都会合上书到窗台上站一站,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的责任。
《骆驼祥子》里写到祥子病了,自己躺了三天三夜后他挣扎着走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烫开一条路。”这个比喻真的是五体投地。
第一个想到的是王朔里一个比喻。“我”和杜梅重归于好,但内心已留下阴影。——“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底下埋的是什么。看见树,看见花,想的却是地下的那具骸骨。”
第一次读阿乙:“这是我第一次喜欢一个异性,像封闭的山谷猛然敞开,大风无休无止地刮进来。”因为这句话买了阿乙的所有书看,看完了就开始在任何合适的机会推荐别人看他的书。更多好的比喻可以去诗中寻找。我觉得好诗人都擅长比喻。
最近看《我与父辈 》——阎连科。看到一句经典的比喻:总之,我少年的敏感,已经对命运开始了许久的触摸和感叹,像出生在秋后的芽草过早地望着将要到来的冬天的霜雪样,不及长成身子,就有了浑身的寒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