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天地桌,在《燕京岁时记》中有所记载:“每届除夕,列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干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谓之‘供佛花’。及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递烧香,至灯节而止,谓之‘天地桌’。”这种年俗仅限于大户人家,平民百姓涉及极少,它的消逝不会留下遗憾,作为历史上的民俗现象,让人们了解一下也是有意思的。
按旧俗,一进腊月就开始忙碌着准备过春节了。正如老北京俗谚所云:“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老北京的春节是由腊八拉开序幕的。如今,在北京依旧保留着泡腊八蒜、熬腊八粥的习惯,也有人保留了到寺庙进香拜佛的习俗。但是,北京地区的腊八粥中,曾经的羊肉腊八粥则消逝了。
老北京人向来把腊八视为“年禧”行将到来的信号。尤其是商家开端下达帐贴儿,预备要帐,所以我们一语双关的说:“送信儿的腊八粥”。在民间腊八熬粥,除了供佛祀祖以外,首要是在亲朋街坊之间当作彼此馈送的礼品。其次才是“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自家享受。可是,凡有亲丧“守制”的则不熬粥。
老北京人向来把腊八视为“年禧”行将到来的信号。尤其是商家开端下达帐贴儿,预备要帐,所以我们一语双关的说:“送信儿的腊八粥”。在民间腊八熬粥,除了供佛祀祖以外,首要是在亲朋街坊之间当作彼此馈送的礼品。其次才是“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自家享受。可是,凡有亲丧“守制”的则不熬粥。
老北京人在重阳节时,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诗作赋等方法来庆祝,以请求安全健康,而这些风俗,也一向撒播至今。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阳节时必不可少的。
所谓“接神”,在今天说起来也很有趣,在《京都风俗志》中有“除夕,夜静更深,则爆竹之声渐起,是即接神者。而升平之世,于斯可见其概也”的记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