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候我莫名其妙的爱看世界名著。我一度觉得我那时候有病,大概就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系列里的诸多世界名著,我记忆特别深的是《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恩仇记》《雾都孤儿》《悲惨世界》这些。随着阅读量的提升,我在写作的时候,我能知道我在学谁,我玩的是什么,我知道该怎么扩张戏剧性,该怎么拉开文字的张力。所以现在是能写一点东西的,我很骄傲。
就我个人而论,我小时候就喜欢看枯燥的文学作品,因为我觉得比课堂讲的有意思。但其实写作其实跟看书是没什么太大的关联,写作最重要的是练笔。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强迫自己看不喜欢的书,因为看书本来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身审美决定文章质量,你喜欢什么样的文字,写出来的自然如此,但是很多一些典故以及用词用句还是要借鉴文学作品的。
每个人写作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当然,经常看某种语言风格的作品,自己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借鉴别人的作品的话,我觉得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什么的是很值得借鉴的,看别人作品时可以想一下他是怎么安排文章结构的,怎么表达一件事情的,再想一下,如果自己写的话会用什么方法写。但是还是不要一味模仿别人,要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吧。
我觉得第一步至少要让文字通顺,然后是逻辑正确,再者看起来比较赏心悦目,就提高写作水平来说,我觉得中国古代的文学比较适用,特别是那些实质内容比较少的骈体文。我曾经看过一本小说,印象非常深刻,不是内容有多精彩,而是作者蜕变的感觉非常明显,文字从一开始的幼稚,到最后很流畅通顺。
多看书,什么书都看。名著就是作者哪个时代的畅销书,小众作品就是未来的畅销书,军事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等等,都要去看去学, 因为写作的想象力很重要,你摄取的知识决定了你能用啥,想象力决定了你用不用的出来,没事多磨脑子多开脑洞。
准备一个日记本,每次读书的时候,把你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晚上睡觉前可以看一看,出门旅行时也可以带上,坐车无聊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慢慢的,记得东西越多,写东西可以用到的素材越多,写作能力也自然会提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