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性质分个性和共性,同理,文化也分个性和共性,个性是本国本民族的,共性是世界的,个性的和共性又分普通的和核心的。
由此一,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在国内是注重本民族的,本民族的不得向国际推广和传播,向国际推广和传播是用力不讨好,甚至遭世界反感和排诉。本民族的应该在国内传播并独树一帜,只有本民族的文化独树一帜的独特性,在世界才会产生独特的奇异的世界吸引力,那时,不需要你推广,别人会自动上门,就好比有特色的旅游就会自动引游客上门。
由此二,中华民族应该面向世界开发人类共识的共性文化和核心文化,只有共性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才会被世界所接受,普适的共性文化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有话语权,核心文化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成为人类文明领袖之一。
结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继续需从本民族的个性核心文化入手以发展和巩固本民族文化,另外从人类社会文明入手研究人类共识文化,如西方的人民,民主,法制,人权和自由等等,以让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上有话语权,领导权和领袖权。
很多人都在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传统文化,我的观点是一种是技术上的物态继承,一种是本体和原型意义上的抽象继承,对技艺和原型进行否定是错误的,前者我们今人没有人否定书法和茶艺,也没有人否定道德经和论语,我们要否定是那种既不是技艺,又不是原型的传统,比如小脚和八股文,前者既不是技艺后者又不是文化原型,而是文化变异的附生物,二者都不是真正的文化正向传统,对传统的衍变生物和复杂历史环境产生的非传统,要采取客观审视的梳理态度,我的这个认知同样适合对西方进来正负二极文化进行梳理。
中华文明的延续,首先每个中国人都要认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传承及未来使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曾预言: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的确是真知灼见。孔孟的精华在《四书》,大乘佛法是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代表。这些份量太大,一般人很难受持。从最简单容易处下手,先学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中央党校的刘余莉教授曾经有过论述。她是根据净空老法师的讲解写了心得报告,很精彩
文明的传承靠的是大众对其中价值观念的认同。礼节和行为都是要随着时代的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文明趋势的变化)而产生“协同”化进展的。但核心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尊重人)、礼仪待人,尊师重道等等品质,才是真正的内核思想。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这些内核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糅合在一起!做到“知行合一”!
应该宏扬中国传统节日,搞滴热热闹闹!继续推广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国的未来一代代青少年从小就扎好根基!让他们在汲取外来文明精髓的同时不乱方寸,意志坚贞!慢慢的吸收消化外来文明的时候才能把华夏文明发扬广大!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人物、灿若星辰。中华文明、屡有断代之虞、却能延绵至今、可谓海纳百川、气派浩荡。若能吐故纳新、与时代接轨、我中华文明之昌盛、放眼寰宇、当为世界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