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那时年少,上初中一年级时放暑假的某一天上午,和几个同学们在大召那几口玉泉井对面路东的一个焙子铺(那家焙子做的真好吃,就是后来焙子铺也被拆了,不知搬到哪儿去了)买了几个焙子后,一路说笑着,朝南顺着观音庙那条小巷,过了马路来到茶馆进去喝茶吃早点。里面喝茶的人很多,抽烟的也不少,几乎每张八仙桌旁都围着三五个人,来上壶“小叶儿搬砖”(当地人喜欢喝的一种砖茶里掺和着一些小叶绿茶。砖茶就是那种把茶叶压成长方形块儿状,类似有点像现在的普洱茶,呼市当地人经常喝,尤其吃烧麦时),边喝边聊着,听到那些大人们有的谈古论今,有的天南海北的胡坎乱谝,说说笑笑,很热闹也很有意思!
有穿校服的学生 有背手拿包军官 有穿着短裤嘻嘻哈哈走过的年轻姑娘 有蹬着小蓝车匆匆离去的小青年 炸串店的女人出来往树坑里倒着脏水 披着围裙的男人倚着门框抽着烟 街角修自行车的大爷也不嫌旁边杂货店大喇叭里一遍又一遍的“清仓处理大甩卖” 独坐在马扎上听着收音机里讲着《说唐》,,,,,,,,,,,还有摆摊卖红薯的,公厕打扫卫生的,穿着时尚出门靠打车的,领着狗在宠物店一掷千金的。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突出却又不尖锐的矛盾。一个让人生活很舒服的地方。
现在的南茶坊,我觉得是最有生活气息的一个地方,南茶坊附近是呼和浩特市人比较多的地方,尤其是上下班时间南茶坊路口庞大的人流和电动车流那绝对是一盛景,生活气十足。还有宝儿汗佛塔广场的人群,每天下午到晚上广场上会聚集很多的人,有拜佛的、有跳广场舞的,有唱歌的,场面宏大,十分热闹。还有街边的理发师,一个人,一把椅子,不用吹洗,直接上手剪,理个发也就不到5块钱,是很多当地居民的理发首选。
南茶坊我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这么说,我认识了解呼和浩特是从南茶坊开始的。因为南茶坊是我每次回家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我小时候到呼市唯一记住的地方。因为通达南站就在南茶坊东边,小的时候从村里坐车来呼市,首先到的就是通达南站,村里上来的人买东西都习惯在南茶坊附近,如天孚,大南街扫货,大包小包的买上一堆,下午再坐班车回村里,这是我对南茶坊最初的记忆。
记得当时一位年纪大些的老大爷笑着对我们说:不大点儿的娃娃,不好好念书,跑这儿做甚了?我们几个找了张空桌坐下也要了壶茶,边吃着焙子边喝茶,看着他们、听着他们聊天儿,在茶馆里面各行各业的干啥的人都有,尤其提着鸟笼子遛鸟的老人很多,还有的在桌子上逗蛐蛐儿的,一帮人围在一起打扑克的……总之,茶馆里的景象很热闹,有点儿旧时北京老舍茶馆的味道。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眼中的南茶坊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车站庞的扫货地。现在更多的了解了南茶坊的历史和现状。南茶坊历史上是呼和浩特的一个商贾云集之地,是一个南方的茶叶和北方的皮货的贸易之地,故得名南茶坊。从现在南茶坊那的那些古建筑就可以很好的了解到那段历史,如通顺老街,大盛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