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两汉前国家祭祀特点概说”.概要地总结了汉代以前国家祭祀的一般特点.我们认为,首先,在夏商周时期的早期国家中,国家祭祀逐渐形成以了天为至上神的三大神祇系统,并且祭祀礼仪成为国家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仅祭祀活动在国家事务中具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对现实生活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其次,随着周代政治统治的瓦解,早期国家所形成的祭祀制度也遭到破坏;战国时期列国的祭祀活动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点,阴阳五行说与神仙方术也对祭祀活动有较大影响,尽管祭祀活动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不如以往重要,但是在祭祀理论方面却有新的发展.汉以前国家祭祀的上述特点及表现,对两汉国家祭祀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二“两汉祭祀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与分类”.两汉时期延续了战国时期礼仪与政治活动分离的发展趋势,国家祭祀的作用虽然不如早期国家那样突出,但是从职官、耗费及国家对祭祀礼仪的重视程度看,依然在两汉国家事务中具有重要地位.两汉国家祭祀沿袭了早期国家祭祀三大系统的分类特点,但在具体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 第三“两汉国家郊祀的演化过程及其礼仪特点”.这一章中,我们从两个方面对汉代郊祀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首先,考察了郊祀的神祇从五帝到太一、后土以及天、地的具体演化过程.从神祇的角度看,汉代郊祀活动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汉初承袭旧秦部族信仰,确立了五帝为郊祀至上神;武帝时适应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将郊祀的 至上神改为太一,同时又把对后土的祭祀纳入郊祀范畴;西汉后期至东汉初,国家依经据典对郊祀制度进行儒化改革,太一神与后土神过渡到儒家所崇奉的天、地神祇.其次,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祭祀坛畤、时间规定、天子亲祭以及祭献方式等郊祀礼仪变化情况作了细致的考察. 第四“两汉国家宗庙和皇帝陵寝的设置与祭祀”.首先,系统考述了汉代宗庙设置的种种形态及其演化过程和礼仪特点.从宗庙设置来看,两汉时期有着截然分明的特点,西汉从突出皇权的角度出发,不仅沿袭了京师设庙的传统,还首创了在郡国设立皇帝宗庙的方式;皇帝京城的宗庙设置也有其特点,不仅每个皇帝都各有其庙,并且从文帝开始宗庙依陵而设,由皇帝生前自己监造.宗庙的这种设置特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灵魂观念.
从神祇的角度看,汉代郊祀活动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汉初承袭旧秦部族信仰,确立了五帝为郊祀至上神;武帝时适应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将郊祀的 至上神改为太一,同时又把对后土的祭祀纳入郊祀范畴;西汉后期至东汉初,国家依经据典对郊祀制度进行儒化改革,太一神与后土神过渡到儒家所崇奉的天、地神祇。
东汉郊祀天地时,不仅象王莽那样以地配祭,而是将所有神灵都纳入配祭的行列了。祭天坛形状为圆形,分上、下两层。上层设天、地神位,下层依方位分设五帝之位。坛外有两重围墙,谓之“壝(wéi)”。中壝、外壝内都设有从祀的各种神祇的神位,基本将当时人们所知道的各种神灵都纳入祭祀范围。
汉代的祭祀系统颇为繁复,从祭祀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封禅、祭典及礼典,从内容上区别,则有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山川河岳、祭天地万物之分,祭天就是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
汉代的祭祀系统颇为繁复,从祭祀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封禅、祭典及礼典,从内容上区别,则有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山川河岳、祭天地万物之分,以下分言之:
郊祀
汉代郊祀制度始于高祖,初以祭祀五帝为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