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在古代,祭祀作为一项最著名的活动,每年必不可少,人们认为自己讲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鸡鸭牛羊祭祀给神,神也会把运气降临给百姓,我给你我最好的东西,你肯定也会把好东西给我交换,互惠互利,还有一个也代表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
在历史书上了解过,古时的人们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剪彩绸为燕子,做头饰迎春的习俗。这代表着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因为燕子被认为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鸟儿之一。
穿青衣迎春。古人相信春季万物生发,天地翠色,故属性上对应的颜色是「青」(青绿)。统治阶级为表示自己与「天」的关联性,所以也把穿青色衣服视作仪式之一。
古时候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请当地的秀才文人帮忙写春联,感觉特别风雅,当地的秀才到人家里面考察一番,然后随性写出最合适的春联,比现在批量生产的对联有意思多了。
古人会在春节写春联,并且将旧的春联取下换上新的春联。王安石《元日》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也证明了古人过春节时对春联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