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喜欢划分,恨不得把事物都划分成原子状态,好处是更精细,问题是划分出去往往收不回来。
是因为书有问题。有的书,引人离道,所以困惑。《道德经》《圣经》引人看见生命的根,它是智慧、哲理的源头。人的生命过程,其实就是与道的关系过程。道是神,是上帝,是生命的总目标,人又怎么会困惑呢?只有以"功名利禄"为目标才会困惑,因为不知是"功"更重要呢?还是"名"更重要?还是"利禄"更重要?真是心烦,拿不定啊!
读书读的越多知道的东西就越多,眼界也更加开阔,也会有很多你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因此就会产生认知障碍,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越来越渺小
进书里了!现在只理性读
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去看西医,往往楼上楼下跑一大圈,累个半死,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去中医那儿,跟你把个脉,就可以拿药走人了,岂不快哉!很多人学会了西方文化,却把自己的文化精髓丢得干干净净,完全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老子感叹道:“少取则容易得到,多了反而困惑啊!”(道德经原文:少则得,多则惑。)杨普朴无奈道:“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该怎么办呢?”老子徐徐道:“所以圣人都是将道作为看待天下的标准和行为方式。”(道德经原文: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