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问题时,人的第一反应是逃避,这种对于危险的躲避机制是人类基因所固有的,在我们的老祖宗还是半人半猴的时候,逃避便伴随在血液之中,在漫长的进化以后,这项能够实现自我保护的基因依然被流传了下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人生各类实践中出现自欺欺人的举动。
因为人生太苦了啊,在我们觉得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只能自欺欺人让自己好过一些。小时候父母为了让你开心一些也会欺骗你圣诞老人真的存在,会给你礼物,满足你的愿望,但是长大了后没有人再这样骗自己了,你只能自己骗自己,圣诞老人真的存在,他会给你礼物,帮你实现愿望。
自欺欺人是我们人类大脑的一项基本功能,只要某件事情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危害到生命,很多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在脑子里发出危险的信号,我们只是会觉得其实没什么,又不影响什么,日子,还不是一样要过下去。
在遇到难以接受的挫折时,暂时为自己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安心下来的理由安慰自己,平复自己的不安,以避免自我心灵受到重创,这原本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防御方式,正如同人们常说的“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一样,只要对个人身心有利,适当的为自己找个台阶下也无可厚非。
当人们面对压力而无能为力时,往往会更频繁地采取这种方式来应对,也避免自己走向极端,比如看,到一同进入公司的同事得到晋升,或者看到某位朋友因业绩突出而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自己很嫉妒,却又无可奈何时,试着使用甜柠檬心理那样安慰自己,反而有另一个人,维持心理平衡。毕竟,陪伴你自身与外界的种种刺激,我们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所有的美好东西。
出于某种善意和爱护。比如,亲人或朋友得了绝症,多数人都知道不可能治好,但嘴上都会说:没问题,小病,很容易治好,现在医疗技术高了等等。自己都不相信,也无能为力,但只能这样说,去欺骗病人。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教育孩子、鼓励年轻人成长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善意的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