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汉字的博大精深在于它的“意”,同样的话,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人听,就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吃饭这个词吧,在我们河南就是吃面,而在南方,就是吃米饭,而不是吃面。。吃米,在我们河南就是吃米饭的意思,而在南方,吃米,就是吃生的,没有煮熟的米,同样的一句话,因为语音语调或者是文字和语音的形式,都会让意思大不相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确实博大精深,就“意思”这两个字来说每次说话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有一次去哥们家,好久没去看他带了点东西,进屋他就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没什么意思意思。他说“你这啥意思啊”我说: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我哥们媳妇最后说“快进来吧,你俩可真没意思”我想这也只能是汉字能表达出这样的精髓!
我觉得中国汉字之所以博大精深,那是因为一个词语可以表现出很多意思,这个大家应该都明白,还有一点,那就是一个字也可以代表这个字的意思。比如说一个木它代表着很单薄的意思,那么两个木就代表着一个树林。三个木那就代表一个森林。所以汉字不道博大精深,仔细去研究还觉得很有意思。
我看过一个笑话,有一年除夕不放假,但我却因此和楼下一外国大妞吵了起来,那外国人尖声问道:“为什么今年腻们粽国没有出(除夕)?"我生气地说道:“窝们粽国只是今年没有除夕,腻们歪国从来就没有过出息!!!”这我才发现,我们中国的语言也的确实博大精深呀!
关于“蛇”字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人们第一次见到“蛇”不知道它是什么物种,便给它起名字,大家都觉得它长得像肉虫,但是它们不是同一个品种,于是称他为“蛇”意为“它虫”=“它是虫”。
从那以后我才知道中华汉字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由来,让人惊讶!
比如说“和”字,和解、和睦、和盘托出、和面,中和,意思都不一样,甚至天差地别,比如和解表示有矛盾然后解开矛盾和好或者解决矛盾不在意他,而中和,确是指两种不同甚至属性极端的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平衡形成温和的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