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需要。你需要去了解一下基本款的鞋大概哪几种,比如说乐福、布洛克牛津、复古网球鞋、切尔西靴…之类的,然后挑上几个你喜欢的款在淘宝上淘一下,1000+的牌子大都是ecco之类的欧美舒适品牌和百丽家族的品牌,大都对经典款进行了改良和修饰,少了些许气质。那我建议你买的话,购买madewell,everlane之类偏基本款的品牌,或者steven madden,sam edleman之类的快时尚鞋品牌。代购或者买跟单都行。跟单一般不低于300,代购600+,品质都还好。
没必要,普通鞋子也很好啊。耐穿很重要的,小时候没什么零花钱,买过杂牌的,鞋底非常软,不好听的说一句,跟踩便便一样,穿起来舒服。学生运动量大,没过几天底就裂开了,无论鞋子多便宜,也不能这么不经穿啊,性价比还是要的!还有透气很重要,皮鞋、球鞋、高跟鞋、布鞋等等,无论多贵的鞋,透气是第一选项,始终保持干爽才能让脚底少长细菌(形成脚气、灰指甲什么的),一但去到要脱鞋的餐厅也不会尴尬。有牌子的鞋子这个方面做的比较好,一分钱一分货。
没穿过大东或卓诗尼的鞋,但是买过两双达芙妮、ST&SAT的鞋(打折时价格300左右),硬生生把脚穿出了硬茧和鸡眼,导致我一度怀疑人生觉得商场里的鞋子穿着都不舒服;反倒是狠心花钱买的鞋子(也没有很贵,打折后800左右),会很细心的保养,穿久了皮质很软,高跟鞋穿着跑脚都不会太痛(不建议穿高跟鞋运动,既费鞋又损伤脚);目前看中了一家可以根据脚的宽度定制鞋楦的设计师店,女鞋价位在2000左右,试穿十分舒服。
品牌的代价不一定全是营销和代言,也包含了更好的原料,手工,设计,和审美。就这几点,适当的溢价是不亏的。如果是有工作了,买点品牌鞋子无可厚非,而且就学生党的消费实力来说,挑选一些二线的品牌来应付特定场合,我觉得是培养正确消费观的重要一环。品牌的鞋子虽然不一定就是想象中的那么厉害,但是在普通消费者这里较之于没有品牌的,相对而言有更好的保障。可以不买大牌,但是建议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识提高自己的品味。
牌子鞋也要看性价比。我的鞋和衣服不多,但都很耐穿,很有故事,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几千块的球鞋不如军靴来的实在,Danner,LALO,Belleville,Lowa,Salomon,低调霸气,舒适全能,随便操,搭配战术裤,牛仔裤,ACU都是极好的,但别穿一身迷彩出去,太中二了,像我春夏基本上就是寸头,棒球帽,牛仔夹克,衬衫,SB6皮带,战术裤,LALO沙漠靴,战术背包,干练又不显得老气。
鞋子必须穿好的,衣服穿差点都没关系。2017元旦期间去香港爬山徒步露营,因为平时都穿高跟鞋没有登山鞋,男票又说我晚上到香港店铺肯定关门了就临时在天猫买了双骆驼的打折登山鞋,元旦回来我左脚大脚趾指甲下面全紫了,后面慢慢脚趾甲掉了,我这个夏天都别想穿凉鞋了!我们公司是做鞋子贸易的,欧洲排名前三做地摊货的,自己公司的鞋没有人穿,处理样品也是拿了回去送人,自己绝对不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