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消费的切入口一定是需要的东西,从自己需要的东西入手,渐渐开始关注同质产品,因为各种美好搭配美好吃法美好妆容美好生活品质的不断冲击,开始不能放弃稍微有点差别的东西,然后,好看就全收下了,这都赖时尚虽然是个循环,但是循环周期太久。
我当时需要一件裤子来搭配,它平时是400块钱,双十一300,红包津贴什么的就不算了,迅速收下。然后因为它便宜了100,心理觉得不平衡,一边窃喜一边觉得,省下来的钱该买点啥,于是又一起收了另一条平时400双十一300的不同款式的裤子。
作为女孩子主要就是买一些衣服,化妆品之类的东西。会提前很久选好自己想买的东西,然后把东西加购到购物车,等待11号的零点准时抢购。但是肯定也伴随着很大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在买了之后又经常喜欢后悔。
基本没买东西。我学生党,以前都会囤日用品,去年好像这些和平日价格都没差多少。而且规则复杂没心思算,即使算来算去,好像也没便宜多少钱,至少明眼能看出来的稍大点的优惠不多,最重要的是要等。
买不买就是看心情啦,就像过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但是不过吧觉得少点什么,过了吧也就那么回事,过不过双十一都在那摆着,买不买全凭心情。买了不赚,不买不亏。
在看到这个产品相比平时多么便宜之后,接下来只要有一个细小的需求点就会产生在双十一满足的想法,欲望渐渐膨胀。总之最后,需要的东西确实买到了,但是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