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协和医院陈伟教授还有国内外那么多搞肠内肠外营养的看到这个会不会气得一口老痰喷出来。最简单营养学应用的例子,如果身边有人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后是要禁食的,没有营养学的指导,你知道怎么给他营养液补充能量么?不同手术术后多少天开始进食合适呢?脂肪乳里头还要不要加比如谷氨酰胺之类的东西呢?没有实验这些问题能回答么?你知道这些营养液养活了多少厂家贡献了多少GDP么?一个营养学专家必然是精通各种物质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的,明白对什么样的病人补充哪些物质能够最快的促进机体恢复。这些可不是一般人理解的什么多喝鱼汤鸡汤的概念,任何一个营养处方,注意是处方!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事实上在如今这样一个慢性病广泛流行的时代,营养对于慢病管理可谓至关重要。还有就是慢性肾病的管理,临床上常用 开同 对病患进行营养治疗,减轻机体氮负荷同时纠正脂代谢异常,降低蛋白尿,控制炎症反应等,是有明显帮助的。根据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以及病患的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这是很精确的一项工作,可不是每天一勺安利蛋白粉,一碗虫草炖鸡汤就能解决的问题。要是把营养学想成单纯的医院里头炒菜做饭真是大错特错了,它是十分重要的独立的临床科室,营养学家不仅要解决烧伤创伤等急诊重症病患的营养问题,帮助病患争取后续治疗机会,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慢性病患者控制病情,教会患者如何用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去延缓疾病进展,说白了就是你不能吃配好东西给你输进去,你不会吃就教你怎么吃对身体最好。
现行的营养干预手段和规则其实是基于大量的临床和人口研究的,虽然有很多存在争议的证据不足的地方就是。很多权威的临床指南(比如ASPEN,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协会,他们有营养支持的指南)是根据现有证据不断修改的。各种各样的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干预手段,或者产生新证据巩固或质疑现有的推荐干预方式。在美国,营养师(RD)的训练非常严格,最少也要有四年本科加一年临床实习除了四年营养本科还念了个带实习的硕士,然后参加执照注册考试。成为RD后还要不断学习、参加会议更新自己的知识保持自己的执照有效。这些年的教育中有大量的科学、医学课程,虽然很多人没有参与临床试验,但是一般都有很好的科学背景和批判思维能力,他们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同时思考批判证据,并不会照本宣科。
国内的营养师有两种,一种是真正接受了至少四年的本科营养医学学习的,当然,再往上甚至还有硕士、博士,教授神马的也不少见。这类营养师大都分布在正规公立医院,负责医院住院患者的营养指导和调节,尤其是ICU等病房的危重患者的营养补给。我之前在的医院,营养师们每天到各个病房会诊,腿都快跑断了。有的大型三甲医院还有专门的营养门诊,给患者提供营养建议。这些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营养师,足可信赖,比如微博上的营养师顾中一、于康等等。他们的研究内容(例如对糖尿病患者、危重症患者或者运动员的营养补充的研究)对促进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绝不是伪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