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运动是有益的,这毋庸置疑,关键是度的问题。总体来讲,运动有益健康,最有益的运动是慢、中速度跑步,5千米跑对心脏益处最大,总体距离不要太长,时间不要太久。打算跑马拉松的最好之前进行心脏体检,确认没有心脏疾病后,再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如果你的人生记事本上有必须跑完马拉松一项,那为你的目标努力,跑完之后,划掉这一项,就够了。毕竟,短中距离的适度运动是最佳的。马拉松赛事的准备周期至少为半年,对初学者来说应该更长。可以3公里、5公里、10公里这样逐渐增加运动量,在跑步时还要注意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协调。就目前研究证据来看,马拉松导致死亡是极端罕见的。无论如何,做任何运动之前一定要视自己身体和体质以及精力而定。据运动健康专家的观点,有大约10种人是不宜参加马拉松长跑的,包括:没有经过全面检查身体的人;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人;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和心绞痛的人;近期犯过心脏病的人;患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人;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心肌炎的人;严重心律不齐的人;血糖过高或过低的糖尿病人;吃了降压药血压仍超过180/110毫米汞柱的人;过于肥胖的人。
在赛前,若选手发现自己有感冒、发热等症状时也要停止参赛。每位参赛选手应在赛前主动前往医院进行体验,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各项指标,也要听从医生的吩咐。老年人参加马拉松比赛尤其要慎重,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有时会发生肌肉痉挛,一定要根据个体情况安排运动量。
关键在于循序渐进,一个人开始能挑50斤担子,一下子加到100斤肯定受不了,慢慢加上去让身体逐渐适应就没问题。本人跑龄三年,跑过12次全马,第一次跑个半马脚已经残了,走路都走不了,现在全马4小时轻松跑完,脚一点事都没有,上下楼梯正常,这就是长期锻炼累积的效果,膝盖双脚已经适应了全马的强度。个人感觉,大部分跑马的人跑量都不够,准备不足就仓促参赛,所以全马对大部分跑马的人还是有一定伤害。另一个速度很关键,速度越快越容易受伤害。40分钟跑10公里和4小时跑40公里,我宁可选4小时40公里也不选40分钟10公里,有练过中长跑的都知道4分配速跑有多喘多辛苦,心脏快跳出来了。10--20公里中长距离是最容易猝死的,反而42公里的全马因为速度慢很少猝死。总之马拉松这项运动没错,不能因为某些人跑马拉松猝死或者受伤了就怪罪马拉松,就跟足球篮球等运动,有人受伤了就怪足球篮球危害健康吗?
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者,在参赛之前到医院的呼吸保健科、体检中心或全科诊室做一个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检查,看看自己的心肺系统能力是否适合参加马拉松。另外,参赛者应逐渐提高马拉松赛前的训练量。从0-10公里,一般人需要3-6个月时间,也就是15周-30周左右。所以,建议要参加马拉松的跑者,至少在比赛前3个月前就要开始提高训练量。训练量增加后,肌肉、关节和心肺功能都会受到挑战,难免出现一些不适,因此要循序渐进,让身体逐渐适应,能够缓和的突破自身的极限,这样的锻炼方案更加合理。在参赛前3个月,最好保证每月至少1-2次跑完预定的参赛距离,这样参加马拉松比赛才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在医学的角度去看,跑马拉松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一项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毕竟全程非常长,如果平常就缺乏锻炼,那肯定是有伤害的。练习马拉松要循序渐进,让身体慢慢适应。如果平常没有练习中长跑,一下子就来个马拉松,无论男女,在脂肪大量被消耗分解的情况下,可能会有酮血症、酮尿症,这对肾脏来说是有伤害的。加上过度疲劳会容易导致肌肉关节受伤。大量出汗,也可能会导致电解质失衡。有的人甚至跑马拉松猝死。任何运动都可能会有损伤,不光是马拉松。做运动建议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