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一个特征是全身披着毛发。但是人类比较特别,全身的毛发几乎都掉光了,只有个别地方还有浓毛,最显著的是头发。头发虽然浓密,却也最容易脱落,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脱落得越来越厉害。在青少年时期,头发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到了40岁左右,毛囊开始老化,头发脱落的速度超过了更新的速度,头发也就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细。
除了年龄,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头发的生长、更新,例如营养不良、精神压力过大都可能导致脱发。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性别。大约四分之一的男人从21岁开始有秃头的趋势,35岁时大约三分之二的男人都有某种程度的脱发,而到50岁时85%的男人的头发显著稀少。男人的脱发95%有明显特征,属于“男性型脱发”:发际后退,头顶的头发掉得比周围的快。
为什么男人要比女人更容易掉头发?是不是和雄性激素有关?没错。雄性激素有好几种,跟哪种有关呢?是不是含量最多的睾酮?不是,而是从睾酮衍生出来的二氢睾酮。大约5%的睾酮会被一种叫5α还原酶的催化剂转化成二氢睾酮。二氢睾酮量虽少,威力却大,和雄性激素受体结合的能力是睾酮的十到几十倍。它们在前列腺和头顶的头皮这两个地方最为活跃,由于遗传的缘故,有些人天生就对它们特别敏感。在前列腺,二氢睾酮量和雄性激素受体的结合刺激细胞的增殖,能导致前列腺肥大。而在头皮,二氢睾酮量和雄性激素受体的结合让毛囊萎缩,毛囊的生长周期变得越来越短,长出来的头发越来越细,最终,头发细得肉眼看不见或完全消失。
据调查,有1/4男性都会在中年以后变成“秃头”,有很多女性朋友也是会出现脱发的情况的,但是极少数的女性会有像男性的谢顶情况。
男性的基因中脱发基因是呈现显性遗传,女性则是隐形遗传,在孟德尔定律中明确写道: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男性型脱发确切的病因还不清楚,但已肯定与遗传因素有关。认为是多基因遗传的证据有:高的发病率人群中的高加索分布曲线呈现,患者亲属中的发病人数越多,发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得出,男性遗传脱发的几率比女性大,并非脱发传男不传女。只是女性遗传的几率要小。
据我所知,男性脱发不外乎两大原因,一种是由于雄性激素分泌或遗传形成的永久性脱发,还有一种则是由于精神压力、熬夜、抽烟喝酒、肾虚等原因造成的暂时性脱发。每天使用电脑时间长的男性容易脱发,长期紧张、焦虑、疲劳导致睡眠质量差的男性会导致脱发,经常染发、烫发的男性容易脱发等等。之所以头发男性脱发比例大于女性,男性脱发基因是显性遗传,女性脱发是隐性遗传,且大多呈现弥漫性脱发,很少出现秃顶等现象。男性型脱发不是病,而是一种遗传性状,食疗、保养、忌食等等所谓的养生都无法防止它,与其为此担忧、折腾甚至折腾出真正的疾病来,还不如学会接受它。





